本报白银讯(记者陈华)白银市农村电网经过不断改造升级,已开始显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以万计的农户因此获益。8月底,记者在白银市各县区农村采访,看到一座座崭新的变电站在田野间拔地而起,纵横交错的电网延伸到每一个乡镇村落。因为供电可靠性的大大加强,农民不仅用上了“舒心”电,而且兴办了许多增加收入的产业。
在靖远县靖安乡新合村,那里的农民种上了大片的枸杞。靖远县供电公司技术部主任李俊告诉记者:“过去这个乡没有变电站,1万多村民用电依靠距此30多公里外的一座变电站供给。农民不要说发展产业,即便是生活用电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2010年起,白银市供电部门开始对落后的电网进行大规模改造,包括靖安变电站在内的20多座大小变电站先后建成投运,使白银农网35千伏变电站达到47座,变电总容量达42.34万千伏安。新合村农民种植枸杞远近闻名,但因为加工手段落后,一直卖不上好价钱;乡里虽开办了几家小型加工厂, 但因为过去电压不稳,一直影响生产。如今好了,白银首座农电网智能变电站,就建在了村头,枸杞加工完全实现了工业化。
尝到农网改造甜头的不止是新合村。在白银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电网改造不仅使农民生活发生改变,而且为农民增产增收带来强大动力。在景泰黄河石林旅游区,龙湾村村民纷纷办起的“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到此游玩度假。“顺农农家乐”老板罗崇甲幽默地说:“电压稳定,农家高兴;电压不稳,干啥不成。过去用电不可靠,有时候客来了,电却停了,真是愁煞人。”据介绍,龙湾村过去只有几户“农家乐”,这几年,“农家乐”发展到80多家,家家都用电炊做饭待客。
农村电网改造不仅让农民受益,企业售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去年,白银供电公司售电量已达122.53亿千瓦时。
截至2011年,白银农电网改造共计投资13.2亿元,农村电网面貌焕然一新。电网结构趋于合理,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实现了密布点、短半径、“一户一表”的供电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城乡电价实现同网同价,居民照明用电0.51元/千瓦时,仅电费一项,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5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白银讯(记者李保荣)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牵动着白银广大民众的心,白银市、县区各界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援助地震灾区,表达慰问之情。4月23日上午,白...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