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推进双联工作纪实
通讯员 黄智杰 本报记者 张 鹤
省商务厅在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因地制宜,为靖远县石门乡4个村确定了一整套帮扶计划,并制订了中长期特色经济发展规划。
打通为民致富之路
走进石门乡,一条5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公路在石门村村社之间蜿蜒至小口村。石门乡党委书记罗爱民介绍,近些天,秋粮丰收,乡上干部每天都要从石门村这条崭新的水泥路面往返小口村几趟。在这条道路未修通时,每天只能往返一趟。
罗爱民介绍,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出产的“小口大枣”曾经是古代朝廷的贡品,可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封闭的山村,交通的制约,外地人不知道哈斯山脉秀丽的风光和那诱人的大枣,加之缺乏自主的营销渠道,即是“小口大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也没有带给石门乡更多的财富。小口村种植大枣有400多年历史,这里地势高,海拔1450米,气候温差大,土质肥沃,红黏土含酸高,适合种植大枣。
省商务厅双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这里的实际情况,省商务厅确立了“着眼长远、兼顾当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双联工作思路和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提升劳动技能、拓宽致富渠道的工作思路。今年筹措资金2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7个帮扶项目,即帮助石门村拓宽硬化村社路面4.4公里;为小口村整修槐树坡危险路段、沙河路和维修损毁的水渠;帮助坝滩村和茨滩村维修更换水利设施和电力设备;帮助石门乡新建农贸市场;通过“农超对接”平台,资助联系村大枣、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在联系村实施“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群众夜间行路难、不安全问题;将靖远县确定为由国家商务部项目支持的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县,在技术、资金和劳务输转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小口村书记石士仕说:“农民们通过双联行动看到了成果,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得到彻底解决,我们村民真是个高兴呀!”
做大“小口大枣”品牌
在与村民的一问一答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双联行动中村民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发生的新变化——
“全乡有哪些村和多少农户种植大枣?”记者问。
“乡里每户人家都种有大枣树;大枣以小口村出名,家家户户都在种植,多的一亩地50多棵树。”小口村村民们回答说。
“能卖上钱吗?”记者问。
“能,这两年不愁销路,今年又修了道路,维修了水渠,网上宣传了大枣,让省农科院专家找到了病虫害原因,确保了大枣丰收,今年全乡产量超过往年,达到300吨,现在鲜食枣上市每斤5元,高出兰州市每斤3元哩!”石门村的村民们说。
走进小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采摘的丰收景象,农民忙着采摘、装运和晾晒。从村委会得知,小口村大枣已经形成了规模,由于小口大枣品质上佳,成为全村特色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就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农村经济从此走上发展轨道
“这是一块富山秀水的宝地。”小口村主任王建涛告诉记者,“道路‘摆不平\’,运输上不去,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多亏省商务厅的同志们,为我们规划了发展的道路,把小口村大枣引入了一个产业,让我们明白了这个产业大有可为。”
省商务厅的双联行动在石门乡茨滩村、坝滩村、小口村和石门村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采访中得知,石门乡4个帮扶项目已经完工,3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中一个项目将在10月底前完成。
翻阅省商务厅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他们将计划用5年时间,让石门乡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农户,通过实施双联行动,家庭人均纯收入以20%年均增速提高。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同期平均水平,2020年超过西部省份同期平均水平,使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农村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新闻推荐
——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综述本报记者 朱 婕转身回眸,两年半的时间如一条清晰的轨道。全省7.8万个基层党组...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