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崛起的绿色新城恢弘大气,精心打造的生态工业园区厚积薄发,遍布城乡的绿色家园风景如画……盛夏时节,放眼靖远,蓝天白云下的秀美山川靓姿尽现。
近年来,靖远县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不动摇,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生态农业构筑绿色屏障
走进北滩镇上小红沟村枸杞种植基地,只见集中连片的枸杞田成方成畦、绿意盎然,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非常诱人,人们三五成群采摘着枸杞,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近年来,靖远县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品牌,讲求规模,做大做强”的原则,把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与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有效结合起来,走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已初步建设了若笠文冠果基地,北滩、东升、五合、永新、靖安枸杞基地,三滩乡朝阳村优质苹果基地,刘川乡南山尾村优质桃基地,石门乡小口村优质大枣基地,兴隆乡大庙村优质梨基地。集中连片的经济林基地,既有效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特色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37.18万亩,林果产值达9亿多元,“靖远枸杞”“石门大枣”“大庙香水梨”等特色林果品牌享誉省内外,现代绿色农业已显雏形。
生态工业聚集产业效能
走进靖远县三大园区,只见一座座绿色新材料、新装备、生物肥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新厂房拔地而起,迎着夏日的骄阳在黄河两岸延展开来。
近年来,靖远县自觉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工业发展理念,以生态园区建设为新载体,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启动点,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该县把刘川工业园、银三角中小工业园、金三角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三大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地,按照“绿色、低碳、科技”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前,三大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68亿元,引进入园企业项目31个,概算总投资达445.6亿元,已建成投产14家。随着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三大园区已成为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进生态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该县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去年以来,共检查各类排污企业83家,关停、取缔企业66家,共计淘汰落后产能10万余吨。
生态城镇打造宜居家园
生态,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近年来,靖远县在城镇化发展中融入“生态元素”,积极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创新机制,大力改善城镇、水利、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2012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路、南滨河路、北大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人民广场、城区集中供热、东门排洪沟截污治理、城区供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相继实施和建设,城镇承载力和服务力不断提升;坚持兴水不动摇,双永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刘川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河靖、东坪等5处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兴堡子川、北湾、三滩等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12.3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黄河公路大桥、省道207线靖远段、坝吴旅游公路等建成通车,平堡黄河大桥、糜三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完成通畅工程道路硬化234.5公里;积极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和农田林网、特色经济林、大环境绿化建设,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5.85%。
新闻推荐
白银东和盛泰商贸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代码:09892393—7,登记号:组代管620400—019645,不慎丢失,声明作废。车主张彦豹的车号为甘D29918的中国太平洋财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川支公...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