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春娟)在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有这样一群姐妹,她们经常聚在一起做绣球,互相交流技艺。她们中的带头人李含菊对她们做的绣球表现出满满的信心,她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也希望能够打开绣球销路,带领姐妹们致富。
在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里,挂着五颜六色、精致好看的绣球。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娴熟地做着针线活,聊着家常,时不时会传出欢快的笑声。说起她们和绣球的结缘,始于去年三月份。“去年三月份,我们给省城隍庙做了两个四米多高的万明伞,做了那个以后我们就学会了做绣球。后来我们就干脆把姐妹们组织起来,大家聚在一起做绣球。”李含菊说。
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做绣球的时间长了,就知道里边的诀窍了。她们一边做,一边琢磨怎么做出来好看。先画图样,画好了剪,剪好再粘,粘好了往上面绣,每一个绣球都是用手工刺绣的方法制作的。做好的绣球不仅好看,里面还能装灯。她们没有满足于已经会做的绣球样式,继续钻研提升技艺,遇到不会做的绣球,她们还通过网络去学习做法。
悬挂在院子里的各色绣球在微风里轻轻飘动,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一个绣球都凝聚着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的心血。李含菊的一位绣友接受采访时表示,李含菊带动她们做绣球,每天吃过饭,将孩子送到学校,她们就聚在一起做绣球,一天说说笑笑,越做越欢乐,越做越有信心。
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做的绣球在今年的法泉寺民俗旅游节展览时,引起了游人广泛的关注和赞叹,这也使李含菊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看到游人们对绣球很感兴趣,我们的信心大增,就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最后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个销路打开,给姐妹们提供新的经济来源,把绣球做成一种产业。”
三合村妇联主任张旭芳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在村委会的带动下,能够把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做的绣球通过媒体和展销,向外界展示她们的手艺,得到大家的认同,把手工绣球推销出去,形成一个产业,让村民能够提高收入。”
一个个漂亮的绣球让人们大开眼界,李含菊和她的姐妹们实现绣球致富路不会太远。
新闻推荐
图为靖远县为移民群众发放瓜果蔬菜。特约通讯员马振敦摄本报讯(记者苏黎明通讯员马振敦)岷县、漳县受地震灾害影响的群众以行政村、自然村为单位,...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