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凝心聚力抓项目 转型升级促发展
白银市委书记 张智全白银市政府代市长 张旭晨
白银,是新中国诞生后建设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经过近六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百万亩高扬程灌溉农业区。白银境内有会师圣地、黄河石林等景观闻名于世,先后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城市、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创新型城市和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近年来,白银一直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生产力来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大唐、中材、华电、华能等一批知名企业,众多企业在白银生根开花、发展壮大,为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小康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银作为老工业基地、兰白核心经济区的重点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白银是新中国有色工业的发祥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先后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中国“铜城”之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白银是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白银氟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主要产品高分子冰晶石、氟化铝、氟硅酸钠、氟钛酸钾等广泛用于冶金、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中国兵器集团银光公司TDI系列产品,已成功向上下游延伸,形成特种化工、煤化工、化学试剂、金属盐、化肥、橡胶塑料制品等多门类化工产业体系,被列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银是西部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全市累计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项目27个,循环经济项目151项,完成投资126.6亿元,初步形成了“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重点行业循环先行、产业发展协同共生、政府引导多元推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白银被列为全国首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白银有色”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白银是国家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白银工业集中区是国办29号文件确定的西部重点发展区域,以国家级白银高新区为龙头的“一区六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先后引进项目534个,中信、中材、统一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数云云计算产业园、无人机轻型飞机、稀土高铁铝合金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科技部将白银高新区确定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发展区域,以探索西部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升级发展的新模式。
白银是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区。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相继建成了景电、靖会等2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46万亩。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会宁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肉羊之乡”和“亚麻之乡”,靖远县是“陇原蔬菜之乡”、北京冬季蔬菜供应储备直供基地。
白银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1932年4月2日、5月5日相继举行的“两当兵变”“靖远兵变”分别是甘肃最早和规模最大的起义,组建了陕甘工农红军靖远游击队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境内分布会师旧址、大墩梁阻击战、慢牛坡伏击战、虎豹口强渡黄河、打拉池战役等革命遗址。会师旧址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师景园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
白银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重点区域。位列腹地而山川壮美,绿洲与沙漠同在,长城与森林共存;三原交汇有大河中流,造就了中国最具观赏性和旅游价值的黄河风情线,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被誉为中国罕见、西北独有的中华自然奇观,位于其中的龙湾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黄河大峡奇观为特色旅游风情线,大敦煌影视城是西部影视新城,《天下粮仓》《神话》《大敦煌》等10多部影视作品在白银拍摄。有23个民族在这里长期生息,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已发现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6大类416项。白银被列入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银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津。以古代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其中白银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干线上,绵延500多公里。黄河是丝绸之路必须跨越的第一条大河,当时雄踞于白银黄河边上的索桥渡、乌兰津、鹯阴口、虎豹口,是通往西域的四大渡口,当时官方驿站就是沿着北线设立的,红尘走马,商贾络绎,既有汉代的鹯阴城、唐代乌兰关、会宁关、元代迭烈逊堡、明代的永泰龟城等重要城址,又有全国百大佛教名寺法泉寺以及北魏寺儿湾、五佛沿寺等丝路石窟,居延置驿站、长城关隘、寺塔墓葬等遗址星罗棋布,靖远出土的古罗马鎏金银盘等国家一级文物展示着丝路文明的历史辉煌。
白银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境内发现矿产45种,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等30多种。煤炭储量16亿吨,凹凸棒资源探明储量50亿吨,居世界第一。累计堆存各种剥离矿石、废料4.2亿吨,含有可回收金属元素18种,堆存粉煤灰炉渣及煤矸石6000多万吨,“城市矿山”极具开发价值。近三年来,白银矿田深部找矿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铅锌金属量52万吨、金资源量10.23吨,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区。
白银要素集聚,魅力独具。白银能源结构优良,既有丰富的煤电、水电传统能源,又是国家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区域。白银电网在甘肃乃至西北电网中具有枢纽地位,是甘肃第二大电网。黄河沿岸土地宽阔平坦,被纳入国家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试点,可供开发建设用地123万公顷,重点建设的白银工业集中区适宜布局大型工业项目,是西部地区天然“工业港”。
白银人杰地灵,科教生辉。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100多家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成专业科研机构8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企业75家,取得科技创新成果307项。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级孵化器,一期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建成投运,入孵企业100家,拥有专利149项。2011年,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白银高新区建成,2014年白银高新区列入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白银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
白银机遇眷顾,政策叠加。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十大政策、“兰白核心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都把白银作为重点区域,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白银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型转型市、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并配套出台了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优势正在转化为白银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白银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这一核心,突出调整转型这个主线,突出民生改善这个根本,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培育“3+4”产业集群,即有色金属稀土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建材陶瓷、装备制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将大力实施大开发大开放战略,秉承“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环境最佳”的理念,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创业平台,强力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将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投资环境,努力把白银打造成为商务成本的洼地、创业发展的高地和投资效益的福地。
昔日,汉唐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今天,白银大地受丝路惠风熏染,敞开大门,含英咀华,广接八方来客。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快建设,白银以特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条件,将与兰州一起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制造业基地,我们倾力打造的白银工业集中区做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广大投资者抢抓丝路机遇、谋划产业转移扩张、实现更大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热忱欢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真诚合作。国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在铁路、公路、水利建设等领域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白银一批影响深远、经济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审批,目前,我市已筛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PPP)的基础设施项目有31个,重点包括包兰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白银至平凉、庆阳环县至白银至兰州新区、白银至兰州城际铁路等铁路项目,兰州至白银沿黄河快速通道、白银至中川机场一级公路、景泰至会宁二级公路等公路项目,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百万亩高效节水工程等水利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这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富有潜力的投资领域。
我们热忱欢迎在“3+4”产业领域对接提升。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的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陶瓷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已初具规模。有色产业重点引进开发合金材料、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等项目,建设有色(稀土)新材料基地;化工产业以TDI产业链为核心,重点引进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项目,促进煤电联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加快陇煤西运、疆煤东运,大力引进光热发电技术,建设光热发电及储能新材料示范园,规划建设智能微电网,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陶瓷建材产业围绕打造“西部陶都”,重点引进特种陶瓷、凹凸棒开发、紫砂生产等项目;农畜产品深加工领域依托肉羊、瓜菜、小杂粮、红枣、枸杞等特色产品,建设西部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给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引进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生物育种等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引进风电成套设备、矿用电器、矿山机械等项目。我们欢迎各位企业家参与白银“3+4”产业对接,把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与白银产业发展潜力结合起来,开展高端产业项目合作。
我们热忱欢迎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互惠合作。去年以来,我们围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与甘肃省、兰州市共同设立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20亿元,制定出台了加快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股权激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管理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谋划建设生物医药、炭纤维产业、稀土新材料、光热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6个创新型专业园区;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去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总规划面积72万平方米,三期新材料产业园和四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在顺利推进,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参与白银专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我们热忱欢迎在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互利共赢。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白银列为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年来,我们围绕构建“一带三片区”产业承接发展布局,不断推进有色冶金、新材料、化工、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延伸链条;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模式,在总规划面积320多平方公里的白银高新区设立“飞地经济”区,加强与东部省市、园区对接,吸引企业和投资集团整块开发,合作共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
我们热忱欢迎在文化旅游领域共同开发。我市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好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民俗文化“五张特色文化牌”,挖掘佛教石窟、索桥古道、长城驿站等丝路文化资源,打造永泰龟城、法泉石窟、龙湾古镇等丝路遗迹,推动黄河七峡大景区和红军长征会师大景区建设。我们真诚希望在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交流推介等方面积极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我们热忱欢迎在开发开放中携手西进。我们将依托白银工业集中区,吸引经济带沿线企业建立专业园区,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围绕中西亚地区市场需求,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对接能源战略通道,建设白银复合型能源基地;面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完善物流网络,加强物流业交流合作,打造商品交易物流集散地。
白银,是一方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是一块创业兴业、施展才华的理想之地。我们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各位企业家到白银旅游观光、考察投资,体味白银的山水情韵,感受白银的独特魅力!我们将继续秉承以诚待商、以信留商、以法安商的重商、亲商、助商之道,致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让大家在白银放心创业、舒心生活,共同打造投资新高地。我们坚信,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我们必将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闻推荐
新生活从这里开始本报通讯员白文科马明义“耳畔,亲人临别时的千叮万咛,难说尽绵绵牵挂;泪光中,回望村头的白杨树,阿妈佝偻攀爬的山道渐行渐远。再见了,岷县!”8月11日晚,平时就喜欢写诗的岷县寺沟乡老鸦...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