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盐 碱 地 上 寻 富 路

来源:甘肃日报 2015-08-21 13:31   https://www.yybnet.net/

盐 碱 地 上 寻 富 路

本报记者 李保荣 通讯员 戴秀梅

在靖远县北湾镇高崖村的800亩盐碱地里,坐落着一处具有生态循环特色的种植养殖场,成群的鸭子在池塘里嬉戏、在茭白地里觅食,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田园风景。

这处特色种植养殖场的主人是52岁的郭华生,正是他带领当地农民在盐碱地上找到致富路,建企业、种茭白、养鸭子,实现了经济收入和生态效应的双赢。

近日,记者见到郭华生时,他正忙着喂鸭子。“这里的茭白没打过农药,养的鸭子也比较‘原生态\’,鸭蛋能卖到20元一斤。”郭华生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郭华生流转各类闲置旱地、盐碱地5000余亩,进行茭白、麻鸭、草鱼、中药材等种养结合式立体循环农业的经营开发,带动北湾周边乡镇600多户农户就业。“通过成分检测,我种植的茭白含硒量是其他地区的16倍。”说起自己精心种植的茭白,郭华生很自豪。

自2006年以来,郭华生从沿黄灌区水资源丰富但盐碱田效益低下的实际出发,积极引进水生蔬菜茭白。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和发展改良,实现了增产增收。郭华生喜滋滋地说:“种茭白比种水稻的收入要高几倍呢,还省人力,好管理。”

2014年,郭华生的600亩茭白收入高达36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群众纷纷引种,每年新增收入2万多元。茭白种植不仅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也让郭华生找到了一条根治盐碱的有效办法。“因为盐碱地比较适合茭白生长,几年下来,治理盐碱的效果不错。”郭华生说。

凭着能吃苦,敢打拼的性格,郭华生还带头研发新型农机,亲自设计制造排碱工具,推广后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和生产效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讲起自己改造的根茎类种植机,郭华生头头是道:“用起来相当方便,这个小机器一天能种二十几亩地,以前一亩地要四五个劳动力,现在我一个人可以种4亩地。”

如今,郭华生开办的白银成泰农科公司已成为兰州大学循环生态实验基地和西北师范大学技术转移基地,他推广应用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技术,不仅调整了当地农业经济结构,也带动周边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新闻推荐

新生活从这里开始

新生活从这里开始本报通讯员白文科马明义“耳畔,亲人临别时的千叮万咛,难说尽绵绵牵挂;泪光中,回望村头的白杨树,阿妈佝偻攀爬的山道渐行渐远。再见了,岷县!”8月11日晚,平时就喜欢写诗的岷县寺沟乡老鸦...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盐 碱 地 上 寻 富 路)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