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戴秀梅
在靖远县北湾镇高崖村的800亩盐碱地里,坐落着一处生态循环特色种养殖场,成群的鸭子在池塘里嬉戏、在茭白地里觅食,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田园风景。52岁的郭华生带领当地农民积极寻找盐碱地上的致富路,建企业、种茭白、养鸭子,实现了经济收入和生态效应的双赢。
“我们来北湾几年了,治理盐碱地,搞生态农业,主要是种茭白、养鸭子,因为我们这的茭白没打过农药,养的鸭子比较生态,鸭蛋能卖到20块钱一斤。”白银成泰农科公司董事长郭华生边忙活边对笔者介绍道。
近年来,郭华生流转经营各类闲置旱地、盐碱地5000余亩,进行茭白、麻鸭、草鱼、中药材等种养结合式立体循环农业的经营开发,带动了北湾周边乡镇600多农户务工就业。
“我们靖远北湾种植的茭白通过成分检测,含硒量是其他地区的16倍。”说起自己种的茭白郭华生很是自豪。自2006年以来,郭华生从沿黄灌区水资源丰富但盐碱田效益低下的实际出发,积极引进了水生蔬菜茭白。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和发展改良,明显实现了增产、增收效果。他喜滋滋地告诉笔者:“我们茭白种多了,外乡人也多了,这个生意就做起来了,比种水稻要高几倍呢,还省人力,好管理。”
据了解,2014年,郭华生的600亩茭白收入高达36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群众纷纷引种,每年新增收入2万多元。茭白种植不仅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也让郭华生找到了一条根治盐碱的有效办法。“因为盐碱地比较适合茭白生长,几年下来,治理盐碱的效果也不错。”郭华生告诉笔者。
凭着能吃苦,敢打拼的性格,郭华生还带头研发新型农机,亲自设计制造排碱工具,推广后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和生产效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讲起自己改造的根茎类种植机,郭华生说得头头是道:“用起来相当的快,相当好,比较方便,这个小机器一天能种20几亩地,原来是一亩地要4、5个人,现在我一个人可以种4亩地。”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郭华生的企业已成为兰州大学循环生态实验基地和西北师范大学技术转移基地,几年来获奖无数。如今,他推广应用的生态循环种养殖技术,不仅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也带动周边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抢抓机遇谋发展 产业富民谱新篇 ——靖远县兴隆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刘党部孙芳芳这是一个长期与干旱贫穷奋争的乡镇,这是一个即将实现黄河水滋润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乡镇。这里虽然远离县城,但在党的***、精准脱贫政策的支持下和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撑下...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