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平常俚语话家风

来源:白银日报 2015-10-18 19:58   https://www.yybnet.net/

□张玉双

家风由来已久。高祖、曾祖父辈是清末期靖远县北部区发裕堡一带的名门望族,有张氏祠堂中清朝府衙赐授的“孝廉方正”匾额和现如今巍然屹立在村落中心的“清代四合院”为凭。世事变迁,到了父辈这一代,家风传承依然像生养繁衍祖祖辈辈的那脉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世世相传。

父母亲是典型的西北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不经意间,总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品性德行上影响、熏陶和引导着我们。许多俚语俗话看似稀松平常,细细琢磨,总能得出一些让我们受用的道理。这些平常俚语,总结起来也许就是我的家风吧。

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父母亲一生操劳持家,勤俭节约。受家庭成份和经济条件所限,父亲未能上学,从十二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挣工分,又遇上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家里连温饱也解决不了,但饥饿和贫穷并没有把一家人难倒。父亲作为长子,带着兄弟姐妹们跟着长辈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去外地淘金子、下煤窝、换盐巴,在生活最艰辛的日子里始终不等不靠、辛勤劳作,养活着一大家口人。自那时起,家里三代十几口人,日子虽然紧巴巴的,但却没有断过顿、挨过饿。

八十年代随着我们兄弟的出生,农村家庭因教返贫的社会现象也在我家出现。随着我们年级的升高,家里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但父母亲从不气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辛辛苦苦在庄稼地里操持着一家人的温饱。上学期间,不管家里多困难,父亲总是在开学前将学费筹备得妥妥当当,从来不让我们为难。父亲虽没进过学堂,但他勤俭朴实、聪明好学,账目算得麻溜清楚,还种得一手好庄稼,在社里当过记工员、会计、社队副队长,他还带头在自留地里栽种苹果、枣树等经济作物,到秋熟的时候出售做家用补贴。冬闲时候,便和母亲在煤油灯下计算着什么时候买化肥,什么时候购种子,农事家什都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父亲一辈子言语较少,不论我们上学还是工作,基本没有讲过大道理,他能说的,就是拿他的庄稼打比方。“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这是父亲经常对自己,也更是对我们说的。他说,念书就好比种地,你勤勤恳恳的,还得看天成;但如果偷奸耍滑,不准备流汗付出,决然不会有好收成。父亲也用他勤勉的大半辈子,为我们立了一个好榜样,让我们从小就养成勤俭淳朴的好习性。

吃亏是福。吃亏是美德,是境界。吃亏的背后,实质上更是父母亲为人处事中包容、谦和与睿智的心态。母亲性子温婉柔弱,一辈子不喜欢争争抢抢,不爱贪占便宜,她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九十年代,社里将新开荒的河滩地修整分配,我家分到的地大多在沟梁石坎,我们兄弟都气不过,说这还应了“软处好取土,硬处好打墙”的老话,欺负我们老实人,要父亲找社长讨说法。但母亲并不以为然,还反过来安慰说,“总得有人种这些地吧。再说,你父亲是社里会计,还参与着分地的事呢。尽分好地,人家不戳我们脊梁骨啊”。这事便就此作罢,但凭着父母亲的勤劳和汗水,沤肥垫地、土壤改良,还把这些孬地周边的边边角角开垦出来,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捯饬,家里的粮食收成比别人家还好呢。

2008年我参加工作,随后爱人怀孕生育,我便把母亲接到省城一起生活。期间租房买房几次搬家,每到一处,母亲总能用她特有的带着乡土气息的热情、憨实、谦和,打动并感染着街坊邻居们,也让我从此消除了一度对这个原本感觉冷漠、割裂的城市产生的误解和厌倦。在随后的工作中,遇到吃亏占便宜或者情长理短的人和事,每每心情不爽的时候,母亲总会用她平实、简单的话语开导我,“走上社会了,就要学会和人好好相处,接人接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要学会耐心和忍让,就是吃些亏也不打紧,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母亲用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成长成熟。吃亏是福,让朋友和同事感受到了我的真诚。问心无愧,让我的心态变得平和,看淡了许多事情,从而心里豁然开朗,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不怕慢,端怕站。在那些贫困的年月里,母亲总是坚守着骨子里的那种韧劲,帮衬着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经济政策放开,父亲便跟随同乡外出务工搞副业,家里农活就全压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总是一个人起早贪黑,忙完田地里的农事,还得照顾我们兄弟的生活。她本来体质弱、性子柔,虽然活干得慢,但育苗插秧、施肥浇水、收割打场,样样农事从来没有耽搁。农事上,她从不让我们兄弟俩帮忙,但对我们学习盯得很紧。

母亲虽大字不识,却认着一个死理:一定不要让孩子们成为睁眼瞎。那年,哥哥高考失利落榜,而我中考进入重点中学。几个舅舅没少泼冷水,“兄弟两个都上学,花销得多大,还不如留下一个在家务农,将来在你们身边养老”。哥哥听到后,便偷偷离家到青海打工,母亲几番托人捎信让他回来复读,未果。第二年,正好村部小学招校聘教师,母亲把哥哥找回来,并求情说通学区校长,哥哥从此走上教师之路。之后的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成人高考、专升本,最后通过县聘教师考试,哥哥每个学习阶段的进步,都跟母亲跟着趟地督促分不开。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攒够哥哥每年的书费学费考试费,她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家里吃喝用度总是节约了又节约。那年,突发的阑尾炎让她疼得在炕上动不了,但她一直瞒着我们没说,为省钱也不去医院做手术。这事后来街坊邻居告诉我时,我不禁泪流满面。

母亲常说,人一辈子的路,不怕慢,端怕站。一旦认准的路,就要往前走。这些年,哥哥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取得了县优秀教师、园丁奖,还被学区选聘为所在小学校长呢。如今,每每谈起母亲,我们兄弟总会被她认着死理永不放弃的坚持和韧劲所感动。作为子女,我们只有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通过三条平常俚语,简要总结,我的家风应该是:勤劳简朴、包容谦和与坚韧不屈。而这三条,也折射出一个西北地区耕读家庭中最基本的家风家貌。

有人说,家风是无形的、潜在的,却又根植于每个家庭的微小细节。而我说,好的家风,是一种养成,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它让人如沐春风,并催人砥砺前行。

我愿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我的家风。

新闻推荐

关于拟推荐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公示公告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开展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现将拟推荐为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常俚语话家风)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