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远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按照“发展三大产业,建设六大基地”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持续做大做强蔬菜、畜禽、林果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形成沿黄灌区以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高扬程灌区以枸杞、地膜早熟洋芋、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干旱半干旱山区以中药材、大枣、瓜类、小杂粮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带。“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格局基本成形,全县农业正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22.7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0.05万吨。发展高效设施蔬菜13.475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50.2万亩,蔬菜总产量预计达205万吨。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增幅明显,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791.0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580万公斤,禽蛋、牛奶、羊毛均较大幅度增长。瓜类、枸杞、大枣、苹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5万亩、12.41万亩、3.3万亩、1.9万亩。今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37.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22.56亿元。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为全县70个农业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20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00户,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45万人,评选“土专家”745名,通过考试选拔村级农业技术指导员144名,打造了一批适宜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技术员队伍。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羊牛品种改良技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五年来,靖远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68.2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1万亩,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73万亩。同时,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依托园区建设实施设施种养殖、节水灌溉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等科技项目20多项,筛选推广主栽品种50多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采取包装标识、产地环境、生产档案、索证索票与溯源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全县共检测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样品1230个,检测合格率达到99.4%。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茄子、辣椒、羊羔肉、大枣、脱水四季豆、茭白等27种农产品先后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靖远羊羔肉”“靖远枸杞”“小口大枣”“靖远黑瓜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御液泉”香梨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反季节富硒西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靖远县先后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试点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靖远县鼓励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今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1万亩,其中16.5万亩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农户间相互流转4.5万亩,建成500亩以上规模化生产基地50处。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发展农民合作社1800家,合作社成员总数达4.5万人,带动农户5.1万户。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5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个,从业人员达3600多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商标注册达120个,60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20家合作社利用全省合作社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网站。
新闻推荐
靖远讯(特约通讯员戴秀梅)近年来,靖远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和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强化基础配套,加大产业扶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