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群众富。去年以来,靖远县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推广产业扶贫“五定五有”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逐步建立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富民产业发展新引擎。
理清思路合理规划产业“使实劲”
靖远县紧紧围绕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区域,结合实际情况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大力推行“五定五有”产业***模式,坚持在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高扬程灌区重点发展枸杞、马铃薯、露地蔬菜和规模化养殖,干旱山区重点发展西瓜、籽瓜、中药材和养殖业,努力打造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2015年,该县共在贫困村发展瓜菜5.68万亩,新增优质林果面积5610亩,新发展养殖羊、鸡等畜禽24.9万头(只),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分别达到50.2万亩、791.05万头(只)和37.18万亩,三大产业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优势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培育壮大发展中药材、水产养殖、劳务输转、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活力。去年,共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4.12万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2000亩;输转贫困户劳动力1.61万人,创劳务收入1.01亿元;建成网上店铺439家,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1911.25万元;新增农家乐20家,新增旅游业带动就业人数433人。
创新举措支持产业发展“出实招”
靖远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创新举措,积极探索贫困户发展产业帮扶模式、技能培训模式、金融支撑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单打独斗、没有技术、缺少资金等困难和问题,引导贫困户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该县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壮大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准对接和抱团发展,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目前已有19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25个村,精准对接贫困户1600户7200人。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依托12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强化劳动力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妇女劳务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及“雨露计划”等,不断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技能,目前共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两后生1.26万人。有效破解金融支撑难题,创新注册成立村级增信服务公司21家,实现了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组织全覆盖,互助资金总量达到2045.72万元,发放资金1766户、827.8万元,同时共发放***专项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亿元、牛羊蔬菜贷款7.8亿多元。
打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见实效”
靖远县以建设品牌化农业为抓手,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充分依托“靖远羊羔肉”“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子”等地标产品品牌优势,切实加大“三品一标”认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品牌化战略的带动,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1800家,合作社成员总数达4.5万人,带动农户5.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4.9%;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3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54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共注册商标120多个,60多家企业、合作社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已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34个,认证基地面积35.4万亩。
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品牌化战略的带动,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进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秉棣)今年,靖远县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靖远为目标,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教育、卫生、社保、文体等民生工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