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富民“新引擎”
——靖远县大力培育多元富民产业纪实
今年,靖远县加大蔬菜无土栽培、水培等新技术的实验推广力度,提高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本报通讯员宋秉棣
本报通讯员 宋秉棣
产业兴,群众富。2015年以来,靖远县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推广产业扶贫模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逐步建立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富民产业发展“新引擎”。
理清思路 培育多种产业“聚实力”
靖远县地处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区域,依据不同的区位优势,这个县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在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在高扬程灌区重点发展枸杞、马铃薯、露地蔬菜和规模化种植;在干旱山区重点发展西瓜、籽瓜、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全县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分别达到50.2万亩、791.05万头(只)和37.18万亩。其中,在贫困村发展瓜菜5.68万亩,新增养殖羊、鸡等畜禽24.9万头(只),新增优质林果面积5610亩,三大产业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在此基础上,县里还积极培育壮大中药材、水产养殖、劳务输转、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仅2015年共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4.12万亩、特色水产养殖2000亩、输转贫困户劳动力1.61万人,创劳务收入1.01亿元、建成网上店铺439家,年销售额达1911.25万元、新增农家乐20家,新增就业人数433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活力。
创新举措 推进***“出实招”
靖远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贫困户发展产业帮扶模式、技能培训模式、金融支撑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单打独斗、没有技术、缺少资金等困难和问题,引导贫困户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不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准对接,抱团发展,目前已有19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25个村,精准对接贫困户1600户,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依托12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强化劳动力、致富带头人、妇女劳务、农民工技能等方面培训,结合开展的“雨露计划”,不断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目前共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两后生、劳务技能1.26万人。有效破解金融支撑难题,实现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组织全覆盖,互助资金总量达2045.72万元,同时共发放***等各种专项贷款7.8亿元。
打造品牌 拓宽销售渠道“见实效”
靖远县以建设品牌农业为抓手,依托羊羔肉、小口大枣、枸杞、黑瓜子等地标产品品牌优势,切实加强“三品一标”认证,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引领和品牌化战略,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1800家,合作社成员总数达4.5万人,带动农户5.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4.9%;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54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共注册商标120多个,60多家企业、合作社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35.4万亩。
新闻推荐
村民急盼兴修水利工程立项有望实现靖远县靖安乡五星村和陆合村村民向本报反映,他们两个村共2100余人至今仍靠旱地种植,生产条件困难,但当地具有发展水利的良好条件,因此附近群众希望能够修建水利设施...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