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会宁甘沟驿:被岁月迷雾遮盖的明代古驿□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著名文化学者 王文元

来源:白银晚报 2016-05-10 07:25   https://www.yybnet.net/

驿站是撒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如今,那些驿站或许依旧喧嚣尘上,或许早已寂静无声,但留下了一方水土的真实写照。

会宁甘沟驿,这座距离会宁县城36公里处的明代古驿,曾经是靖会之间,仅有的两座驿站。数百年后,这座驿站不仅鲜见记载,更寂静的让人发憷。

究竟是什么遮住了这座古驿的本来面目呢?

沟驿古城全貌(资料图片)

黄土残塬,沟壑之上,明代古驿寂然无声

城墙,厚达1米许,高达4米许,城门早已无影无踪,留下的豁口,足以让一个大卡车轻松出入,如同远古洪荒猛兽一般,将我们这些拜访者逐个吞噬。城门外,是些呈弧形的残墙,而出入城门的路,并不是直来直去的,而是略微带着一个弧形,这是昔日古城门外瓮城的残迹。

进了这城门,就是会宁的甘沟驿古城了。这是一座镶嵌在会靖大道上的驿站,距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离开会宁县城,我们往西北而行,走一个多小时后,就到甘沟驿镇。会宁人段文琰长期关注研究陇上文史,曾多次到甘沟驿寻古。这次,我们特地邀请他带路。实际上,我们所行走的公路,是连接会宁和靖远之间的靖会公路。这是一条非常繁忙的运输道路。出发时,正值一场夏雨后,被重载车辆碾压的路面,凸显出的行路难题更加突出,水坑不断,泥泞不堪。尽管路况有些差,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座古驿站的兴趣。

会宁一带的地貌属于非常明显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和黄土丘陵地带,这里既有风、水侵蚀之后的残塬,也有山梁,而在河谷地带,则是河川。人们说,会宁一带山沟纵横,川塬交错,有“七川九梁八塬,一十八座名山”之称,在七川中第一个川便是甘沟川。

甘沟严格说来,以前并不叫甘沟,而是名为干沟。1922年,人们才改名为甘沟,言下之意就是期盼,能够有甘甜水源,润泽一方。因而古籍中多写为“亁沟驿”。这是繁体字的缘故,在繁体字中干,要对应干、乾、幹三个字。乾坤的乾有两个读音,一个自然是乾(qian)坤,另一个就是亁(gan)有干涸之意。这里自然是干涸之意。

人们对古城记述非常简略,古城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古城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50米,开有南北两个城门,城墙高4米。显然,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城,仅仅作为驿站看待,似乎误解了当时人们修建城池的初衷。

在黄土高原地带,干涸缺水的地方,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驿站呢?它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

九品驿丞三职集一身苦中作乐

驿站设置由来已久,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驿站的修建。没有驿站,不仅政令难通,也意味着无法对一个地方实施有效地掌控。唐代王维的《陇西行》曾写道:“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显然,王维感受到唐代邮驿系统飞速传递军情的紧张气氛。

千年之后,西北的军情依旧紧张,为保证紧急军情的传递,这座驿站才应运而生。此时,正是明正统五年。

明之前的元代,邮驿系统也颇具特色。元代的驿路分为三种,有车道、马道、小道,似乎按照道路的宽窄进行等级划分。当时的纳怜道(小道)主要在甘肃境内,人们称甘肃纳怜驿,专为传递军情而用。而古老的邮驿系统,发展到明代,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明代的驿递机构有驿站、递运所、急递铺三种,明初时,递运所主要管理运送物资和使客,急递铺则专门递送紧急公文,驿站则是将两者功能,集中到一起,在负责运送使客的同时,也负责传递紧急军情,同时也发送物资。到了明中期以后,这些功能逐渐被整合到了一起,实际上是许多地方承平日久,没有啥紧急军情可以传递,只能裁撤急递铺了。

驿站长官虽为九品驿丞,可也是苦乐各异。有的驿站一年掌管的钱粮多达数万两之多,管理伕驿超过百人,骡马百余,可见这是一个肥缺。距离甘沟驿不远的安定驿,一年下拨的银两近2000两,有60名驿伕。而甘沟驿则只拨发168.4两,6名驿伕,差别可见一斑。在明代的驿站中,今日甘肃及周边的高平、瓦亭、永宁、秤钩、郭城、亁沟、政平、沙井等驿站都是边方苦缺。

驿丞虽是苦差,可是驿站内的机构却不能缺少。进入古城内,除了几座庙宇外,再无当年的建筑,曾经纵横交错的十字路上,昔日往来的车马,早已没有踪影。

刀光剑影,驿站沟通四方,守护一方平安

甘沟驿城内急递铺、递运所、驿站三位一体,当地有关记载说,驿丞虽然是九品,但也有办公场所。甘沟驿仓库不少,有廒仓12间,分别以本、立、道、生四个字来命名。除此之外还有驿丞的办公场所——驿丞署,可惜的是,到了乾隆年间,驿丞署就已经废弃有段时间了。

大明王朝善于修筑城池边墙,自从朱元璋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三大策略夺取天下后,后来的君王们就将修城视为战胜敌人的不二法宝,渐渐地失去了进攻的本能。修建于明代的甘沟驿,城墙高大,设施完善,似乎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有一个问题却无法回避。这座驿站并不在兰州、榆中、定西、西巩驿、静宁、平凉这条交通大动脉上,仅仅是会宁通往靖远的道路上的两座驿站之一,另外一座是郭城驿。既然不在交通大动脉上,为何要修这样一座驿站呢?

甘沟驿驿站的设立和明代靖虏卫的设置密不可分。靖虏卫设立于明正统二年,它首任卫指挥使是房贵,靖虏卫城所在地就在今天靖远县城一带。

走进靖远县城,寻找老一点的当地人,他们都知道“先有房家人,后有靖远城”的俗语。房家人就是兴建了靖远城的房贵及其家人部属。房贵是明代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宁夏卫指挥使,正统二年(1437年),主持修建靖虏卫城。

人们不仅整修了会宁到靖远之间的大道,还设立相当完备的邮驿体系。至今会宁靖远之间还保存着大量的以铺为名的地方,会宁有十里铺、二十里铺、四十里铺、五十里铺、六十里铺、苟家铺等等,而在靖远则有二十里铺等。

故而甘沟驿站内,急递铺、递运所、驿站三位一体,城池才修筑得高大坚固,外带瓮城。在靖会之间,除了甘沟驿外,还有郭城驿。郭城驿修建似乎比甘沟驿更大更坚固。同期,甘沟驿的廒仓是12间,而郭城驿的廒仓达到了30间。显然,这两处驿站不仅是运送粮草,传递军情,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似乎起着第二、三道防线的作用,同时,运送军粮器械的车队在关键时刻,也能找到躲避的地方。这是农耕文明应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有效方法。相对而言,郭城驿更靠近靖虏卫,因而人们对它的守备也更为看重。

甘沟驿道中,诗词中说不尽边塞苍凉

绕过古城内的几座庙宇,穿过齐膝深的蒿草,来到城墙下面,这里有处缓坡可以登上城墙,我们这才看到了古城的全貌。古城呈长方形,我们脚下的城墙紧挨着一条干涸的深沟,这沟似乎就是人们所说的干沟。城墙四角有角墩,角墩之间则是马面。如果这城修建为椭圆形状,就和景泰的永泰龟城的形制相差不多。永泰营驻防的一个千户,驻军1112人。

说起来很怪,甘沟驿如此重要的一座驿站,竟然没有多少有关的记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明代诗词中,有一首和甘沟驿有关系。这就明人赵完璧的《乾沟驿道中》。赵完璧是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曾任巩昌府通判。

他的诗是这样写的:迢递秦川合断肠,病躯白发日仓皇。黄云渺渺望不极,紫塞茫茫情自伤。淅沥高风初作凛,朣胧冷月尚含光。山城半夜无灯火,调尽霜笳漏正长。可见当时,这一带还是比较凋敝的。再加之诗人的心情也不好。一首诗写尽了边塞的苍凉。

赵完璧的诗虽苍凉,但明代驿站所提供的服务却是非常完善的。1420年,一支从中亚来的使团,目睹了肃州驿站完备的服务,驿站几乎包办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他们写道:“(驿馆)每晚不独赐给饭食,而且有役人、床铺、被褥等供用也。各驿内有马驴四百五十匹,皆华饰,以备旅客之用。又轿车五六十辆,每辆需十二人荷之,始得行……各驿皆有羊、鹅、鸡、米、面、蜜、酒、醴、蒜、盐、葱、菜蔬以供食。”甚至,驿站还给他们提供了丝绸睡衣。不过此时,还没有甘沟驿。即便有驿站,恐怕荒凉的黄土塬上,也给这些远来的客人,提供不了服务。

站在城墙的角墩上四周眺望,现代公路、宛如长龙的引水工程,宣告着黄土高坡的新生。

新闻推荐

靖远黄河铁桥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讯(记者焦睿)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文物点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靖远县黄河铁桥位列其中。靖远黄河大桥位于靖远县城关镇西北约5公里处,是白银—长征铁路...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别有洞天西番窑2016-05-17 15:45
评论:(会宁甘沟驿:被岁月迷雾遮盖的明代古驿□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著名文化学者 王文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