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虎张萍文/图
图为李文朝将军一行在虎豹口,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激情岁月,再迈奋进征程;感受山河壮美,题写时代新篇。6月26日下午,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少将军衔的李文朝带队,中华诗词学会的丁国成、张克复、高昌等3位副会长及中华诗词学会、省诗词学会联友和闻名全国的10位青年诗人组成的采风团开启了白银市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的采风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赋铜城诗,采铜城风。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距市区15公里开外的白银露天矿旧址,赭赫色的石料直映眼帘。露天矿2号大坑,穿越时空,见证和镌刻着铜城的爆破史。“1956年,白银市正式进入了大爆破时代。当年的3次大爆破震惊世界,共完成爆破石量903.10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的大规模爆破工程。露天矿开采33年,产值达39.08亿元……”听着解说员的讲解,采风团的诗人联友们仿佛又看到了白银市因矿建企、因企建市的峥嵘岁月和“一爆出新天”的激情年代。
凤凰浴火凤凰山,山河涅槃谱新篇。为纪念和体现白银市工矿发展的历史内涵,深情缅怀铜城开拓者的进取精神,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矿业遗迹,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弘扬白银悠久的矿业历史和灿烂文化,2005年8月国土资源部组织评审会确定建设白银市火焰山矿山公园。2015年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后,白银市火焰山矿山公园以矿业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景观,成了白银市宣传工矿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驻足于矿山公园文化长廊,采风团的文朋诗友们深深震慑于铜城开拓者的进取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狼多、风多、蝎虎多,人少、水少、树木少,白天风嚎、夜里狼嚎、吃了苦水肚子嚎”的场景,再现了铜城开拓者战天斗地的史诗篇章。“住在郝家川,干在折腰山,死了打口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响亮口号,镌刻着铜城开拓者轰轰烈烈的创业印记。
黄河东去听涛声,红军西征壮悲情。位于靖远县城以西5公里处黄河岸边的虎豹口,因为西路军的悲情史诗而更显威武雄壮。1936年9月至10月,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10月24日,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率领下,突破国民党重兵防守,在虎豹口强渡黄河,开始了悲壮的革命历程。
西路军因为在虎豹口强渡成功,成为了人们凭吊和游览的胜地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巍然屹立于黄河南岸的红西路军渡河塑像,向采风团展示着革命先烈的慷慨从容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视死如归。
山水形胜无言,史诗篇章有情。采风铜城,大家深深为白银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魅力而倾倒。
青春诗会采风团在白银市矿山公园虎豹口采风
本报讯(记者张虎张萍)6月26日下午,前来白银参加纪念红军会宁会师80周年中华诗词白银青春诗会的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李文朝将军等一行前往白银市露天矿旧址、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和靖远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遗址实地采风,市政协副主席于萍陪同。
在露天矿2号坑和矿山公园博物馆,李文朝一行通过看史实资料和听取解说等形式,回顾了铜城开拓者大爆破的宏伟场景。
在靖远虎豹口,李文朝一行通过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词等形式,缅怀了黄河古渡口的战斗历史,深情寄托了对革命英烈无限的哀思和追忆。
文朋诗友们在采风活动中表示,铜城大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名胜别具特色,底蕴厚重。通过采风活动,大家加深了对白银市红色文化、工矿文化的了解,积累了写作素材,将努力写出精品力作由衷赞美白银。
图为在白银市矿山公园文化长廊的工矿雕塑,吸引了采风团文友们的驻足观看。
新闻推荐
7月21日活动:1.开幕式:时间:7月21日10:00—10:30地点:靖远县东升乡东兴小学;2.枸杞鲜果采摘比赛:时间:7月21日10:30—11:00地点:东升乡东兴村万...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