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关系持续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让“魅力靖远”的颜值越来越高;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和美丽乡村示范点成为品牌,让幸福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等民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是靖远县自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向全县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回眸过去的五年,靖远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正在拥有更多“获得感”。
文旅繁荣扬民生之帆
靖远县抢抓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文旅惠民、文旅乐民、文旅富民为目标,借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年来,该县先后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白银市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赛事和节会,快速推进怡园古城、黄河石林靖远景区、南华山生态文化产业园、鱼龙山红色旅游景区等项目,自然观光游、红色教育游、宗教文化游、黄河风情游等旅游品牌强势推出,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逐年倍增,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6%、31%。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乡村舞台147个、“一村一场”工程105个、农家书屋174个,“四馆一站一屋”实现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完成村村通5.04万户,户户通5.53万户,覆盖18个乡镇174个村建设点,受益人口约40万人,已基本形成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切实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指数。
城乡一体建民生之巢
靖远县以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抓主抓重、先试先行,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该县逐步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全面启动了“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工作,强力推动县城格局“北移、东进、西扩”,新城一期开发全面完成,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7.3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1.35平方公里。累计投资资金25亿元,实施了人民广场、人民路改建、南滨河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和城区供水改水扩建、西片区集中供热、管道天然气输配等一大批关系持续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完成商品房开发18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9.72%,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北滩、刘川、五合、双龙等10个乡实现撤乡建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新增造林面积41.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33%;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环境整洁村108个。
完善服务筑民生之基
靖远县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五年来,县财政累计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资金5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49倍。积极实施全省教育强县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立了教育工作四大家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147所,建成乡村公办幼儿园140所。卫生计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行,县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等投入使用,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次,输转劳务54.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7.3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保障性住房4039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3万户。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刘川敬老院和103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秉棣)近年来,靖远县面对产业层次低、新旧产业接续不力的困境,坚持一手抓园区平台建设,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兴产业、建园区、促集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