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苏轼与凌虚台

来源:宝鸡日报 2017-12-18 18:28   https://www.yybnet.net/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很多人都读过苏轼的《凌虚台记》。

凌虚台就在宝鸡市凤翔县美丽如画的东湖。说起这凌虚台还有一段史实趣话。

话说北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 26岁的苏轼通过崇政殿御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任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信任有加,对他所拟公文均一字不改照奏照用。这一时期的苏轼公事可谓风生水起,更是美文频出,他赴虢、宝、眉、周至四县减决囚禁,访减漕运之弊,改革病民之规……得到凤翔府官民的称赞,誉之“苏贤良”。

嘉祐八年正月,宋选离任,陈希亮接替宋选任凤翔府知府。陈希亮是苏家的世交,字公弼,年长苏轼 23岁,进士及第,任职凤翔时为官已 30余年,曾有“白脸青天”的称誉。此公富有文采,为人耿直,脸黑面冷却心胸开阔。

苏轼少年得志,初涉仕途有棱有角。陈希亮和苏轼两人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合作起来难免有些磕磕碰碰。苏轼当时以能文名扬,而陈太守对大小公文均严谨以待,严格审查且亲动“刀斧”。对此,苏轼痛惜不已,心生不悦。

一次,有位衙役在公众场合称苏轼“苏贤良”,陈太守责令打其 30大板。苏轼有事求见,陈太守让其坐冷板凳久等。中元节时,苏轼赌气拒按惯例过知府厅聚会,被陈太守上奏朝廷罚铜八斤。至此,苏轼对陈太守的怨气愈盛。当年农历十二月,陈希亮命人在官舍的后园掘地取土建一高台,取名“凌虚台” ,让苏轼撰文以记其盛,苏轼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遂将种种不满全部写入《凌虚台记》。文中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地方过去是荒草野田,冷霜白露覆盖,野狐毒虫出没,谁还知道如今有个凌虚台?再过若干年,这地方变为荒草野田,谁又能知道呢?我陪太守大人您登台眺望,东面秦穆公的祈年、橐泉宫,南面汉武帝的长杨、五柞宫,北面唐朝的九成宫,当时都兴盛至极、雄伟华丽,现在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田亩和废墟。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能怎样?如果有人想以此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

新台建成本当祝贺,苏轼此作纯粹是扫知府之兴。本以为陈希亮又会像以往那样对文章进行修改。谁知,陈太守看后哈哈大笑说:“看来子瞻对我有意见啊!我和苏家世交,我是苏洵的长辈,视之就像自己的儿子,看子瞻就如自己的孙子一般。平时之所以那样对待他,就是担心他年少得志会骄矜自满,若因目空一切栽跟头,那是我所不愿看到的。”随之叮嘱:《凌虚台记》一字不改刻在石碑上,立于台前。这件事使苏轼内心很受震动。后来苏轼宦海几经沉浮,才明白了陈希亮的苦心,也对其有了极高的敬意。随即写《凌虚台诗》一首:“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表达了自己的懊悔之意和对陈希亮豁达气度的敬仰感激。

多年后,陈希亮辞世,此时的苏轼已是文著南北的名人。曾自称平生不替别人写行状碑文的他,在陈太守之子陈慥请写时却满口应承。苏轼曾对古人“谄媚死者”的墓志铭很反感,故不轻易给别人写墓志铭,他一生写过的 7篇墓志铭都有充分与特殊的理由。因为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其事迹失传于后世,于是饱蘸浓墨写下了《陈公弼传》。其文之精彩、其情之浓挚、其评价之公允,堪称以心作传。

后人将《凌虚台诗》加刻于凌虚台之北。一记一诗,南北呼应,成为一段佳话。而陈希亮和苏轼的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待人以诚、心胸开阔。

新闻推荐

今夜是少有的明亮 (组诗)

今夜是少有的明亮有的夜是少有的明亮此时你会陪一些难忘的笑容给心里的月色此时一定有人在兴奋地打着瞌睡让去年的叶子落下来落在枕上落在记忆的眼皮上时间的落叶会打醒沉睡的人就让那些落叶来打...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苏轼与凌虚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