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人言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由此可见磨豆腐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而凤翔县城关镇有一个豆腐村,村民说,从秦朝到明朝,这里的豆腐作坊一直延续着。大文豪兼美食家苏轼

来源:宝鸡日报 2017-12-22 17:10   https://www.yybnet.net/

豆腐村历史源远流长

豆腐村位于凤翔县城南,地处秦都雍城之内,村子因豆腐而名。

12月 20日,记者来到豆腐村,刚到村口,一座座具有秦汉建筑风格的民居便映入眼帘。村民告诉记者,在先秦时期,豆腐村就已经存在了。

在秦穆公时期豆腐村还叫“义井村”。话说秦穆公在大郑宫住的时候,有人在村里打了一口水井,因为水质甘甜清冽,除了供宫里人饮用外,住在这里的村民也可以享用。大家都觉得秦穆公开明,就在井边建了一座庙,挂了一块“义井”匾额,于是,就有了“义井村”。

为啥又成了豆腐村?村支书张宝泰说,因为古雍城有先秦宗庙,历代秦公、秦王每年都会来雍城祭祀,祭祀的时候秦王会改吃素食,洁身养性以示自己的虔诚。传说,每年到了祭祀的时候,秦宫里都会组织大量制作豆腐的工匠前往雍城,为帝王祭祀制作豆腐,时间久了,就有一些工匠嫌跑来跑去麻烦,干脆就住在豆腐村里。这些住在村里制作豆腐的工匠,平日里就以制作销售豆腐为生。慢慢地,村子因为制作豆腐而改名为“豆腐村”。

汉代后,虽然帝王们不再来雍城举行祭祀活动,但豆腐制作的工艺和豆腐村的美名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虽然不用供给皇家,但是豆腐村制作豆腐的手艺却名扬四方。

宋仁宗嘉祐六年 (1061年 ),时年 24岁的苏轼以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的身份来到凤翔,迈出了仕途的第一步。

他除了做好官之外,还是一个“吃货”。现今有道名菜,名字叫“东坡肉”,这道菜就是他所创。《孟子》有云,“君子远庖厨”,读书人在古代一般不会下厨房烧火做饭,认为这有失体统。若不是喜欢吃,对吃有着很高的追求,一个文学家怎么会跑到厨房里研究出一道菜呢?

除此之外,苏轼还喜欢吃豆腐,他品尝了豆腐村制作的豆腐后,在他的诗中以“软玉”赞之。

因为有了苏轼的评语,豆腐村的声名就更加响亮了。

除了豆腐之外,豆腐村还出过一位名人。他就是现在豆腐村曾姓的先祖——明开国将军曾子贤。

今年 90岁的村民曾纪纲,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他对村子的历史有过研究。

曾纪纲说,他们曾姓的祖先曾子贤生于元朝末年,从小胸怀大志,喜读诗书,聪明过人,后弃笔从戎。由于他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作战时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不久便成为朱元璋的保驾大将军。后来曾子贤在随征凤翔时阵亡,家眷住在豆腐村。为了犒赏曾子贤的家属,朱元璋下令把今眉县槐芽镇曾家寨赐予曾家。大部分家属都迁走后,还有一小部分人留在了豆腐村。

留在豆腐村的曾家人,还培养出了一位名医曾思明。 1932年凤翔县境内霍乱病流行,死了不少人,而曾思明将药方贴满大街小巷,救活了不少人。

靠豆腐走上致富路

祖辈靠磨豆腐养家糊口,不少人觉得这活太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村里就没人做豆腐了。

村民曾炳祥说,上世纪 60年代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石磨,木制的磨架。他们家也不例外,他小时候就看爷爷和父亲在家里做豆腐,一个人将泡了一整夜的黄豆,用一个勺子倒入转动的磨眼中,另一个人推着磨架上的横杆,按顺时针转动。雪白的豆汁水从转动的石磨缝隙渗出,顺着石磨槽子流到下面的桶里。常常看到两个人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他还尝试了一次,使出好大的力气,才推动了石磨,还没推几下,两只手就酸痛得不行,父亲赶紧把他换了下去。通常推完 10斤黄豆,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磨好的豆汁,要倒在大锅里煮开,然后放卤水点成豆花,压制成豆腐。父亲嫌做豆腐太辛苦,就让他做豆花,至少比做豆腐要轻松一些。

村里现在做豆花的只剩四五家了。

虽然不做豆腐,可豆腐村的人却没有放弃豆腐生意。从 2009年开始,村里大力发展豆腐宴。虽然这里的豆腐宴不及陕南那边的豆腐宴那么有名气,但却因独具特色的西府风味,以及传统的豆腐制作手法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尤其是原材料豆腐的制作,是村上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老手艺。

做了 8年豆腐宴的村民张忠虎告诉记者,村里已经没人做豆腐了,他们做菜用的豆腐,是从隔壁村买来最传统的卤水点出来的豆腐,硬一点、老一点,里面不含任何添加剂。

如今,豆腐村里开办的农家乐有 20多户,豆腐又成为豆腐村的致富产业。

张宝泰说,发展豆腐宴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村里要发展豆腐宴,村民都不敢尝试,没人愿意当第一人。没办法,只有村干部带头。村干部出门学技术,请了大厨回来,筹到15万元, 2009年 5月份豆腐村第一家豆腐宴推出,第一个月生意就取得了开门红。尝到了甜头,村里经营豆腐宴的农家乐陆续开业。每家每月的营业额都在 2万元以上。村里鼓励村民搞豆腐宴,刚开始村民曾录利还心存疑虑,可他看到村里已经开业的 7家生意都不错,最差的每月也有 1万多元的收入,这让他心里痒痒的。他就向亲戚朋友借了 15万元,直接把房子按照农家乐的要求盖。

张宝泰说:“豆腐村不仅要把‘豆腐宴一条街\’变成现实,还要延长豆腐的相关产业链,这样才能真正促农增收。”

四代人情系兰圃小学

豆腐村除了悠久的历史之外,还因为兰圃小学而被不少人所熟知。

刘兰圃是豆腐村人,上世纪 40年代曾在村里兴办义学。他的儿子刘子英生长于豆腐村,上世纪 80年代移居加拿大, 1995年回乡探亲时,集资为豆腐村小学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为感念刘子英捐资兴教的义举,学校以其父亲刘兰圃的名字更名为兰圃小学。

刘子英,字芾石, 1932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七七事变”后,回到陕西在省立高中任职。 1938年 5月,面对日寇的侵略暴行,他慨然丢掉稳定安逸的教育工作,愤而投笔从戎,抗击日寇,后来移居加拿大。

战乱年代,刘子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 1980年,他才与妹夫郑遂生取得了联系。此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刘子英对家乡魂牵梦绕,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3年7月,在海外漂泊了 45年的刘子英,带着家人回到了凤翔。回到家乡后,他决定要为家乡教育事业捐款,以造福桑梓。在加拿大,他举办个人书展鬻字筹款,所得五万美金悉数寄回祖国,全部捐赠家乡用于教育事业,用30万元建成兰圃教学楼,剩余 10万元设立“兰圃奖助学基金”。 1996年6月,他第二次回乡探亲祭祖,并参加了由他捐款建成的“兰圃教学楼落成典礼”。从那以后,刘子英对兰圃小学的捐助就没有停过。他去世之后,他的小女刘秀娟遵父遗愿,把所有遗产全部变卖,所得的 15万元全部捐出。近年来,刘子英的孙子刘永沛、孙女刘淑贞,外孙李永和、许安国多次为学校捐款捐物,并帮助学校开设国学、书法、武术、绘画等课程。

兰圃小学的校长王洁说,刘家的四代人,不忘乡情,捐资助学,接受资助的学生近千人,不少从这里出去的学生,每年寒暑假还都会回学校看看,经常询问学校的境况。

新闻推荐

500亩花椒园成群众脱贫希望

听范家寨镇党委书记鲁海涛说,面对全村丘陵山坡较多,庄稼存在广种薄收的现状,凤翔县范家寨镇页沟村因地制宜,建起了500亩花椒园,为群众脱贫致富铺上绿色的大道。12月5日下午,记者一行慕名前去采访。从页...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言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由此可见磨豆腐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而凤翔县城关镇有一个豆腐村,村民说,从秦朝到明朝,这里的豆腐作坊一直延续着。大文豪兼美食家苏轼)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