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秦腔带给一个普通农家的好家风本报记者 张家旗

来源:宝鸡日报 2018-01-12 17:10   https://www.yybnet.net/

前段时间,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 93岁的村民王思尧去世了,他去世的消息,令许多村民都扼腕叹息,说从此以后,村里少了一根“定海针”,缺了一把“定音锤”。一位普通的老农,为何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尊敬?这就要从他和秦腔之间的故事说起。

小身板撑起大家庭

1925年,王思尧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比其他农家孩子幸运的是,王思尧勉强上过几天私塾,但也只是识得几个大字的程度。在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代,王思尧的童年被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填满,聊以安慰的,便是偶尔在村中响起的秦腔。西府人仿佛天生就和秦腔契合,秦腔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紧紧攥住了王思尧的心。

王思尧十岁时,生活就狠狠给了他一拳——他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奶奶,住在隔壁的叔婆都需要王思尧一个人照顾。生活的重担压在这个孩子的肩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造成了王思尧的身高增长缓慢,与同龄人相比,王思尧就是个小个子。

但就是这个小个子,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庭。每天天不亮,王思尧就要进山拾柴火贴补家用。一次,几天没吃饭的王思尧进山拾柴时,昏倒在树下,还好有位路过的老乡给了一口吃的,这才救了他的命。除了拾柴,王思尧又找来杠子,站在高高的案板前,用尽全身力气压面做锅盔,再拿到市集上售卖。那些年,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活下去,秦腔似乎离他的生活越来越远,只有在偶尔夜不能寐、仰望夜空时,已经变得遥远缥缈的秦腔曲声,才会在他的脑海中响起。

但秦腔不曾真的远离王思尧。外地人都说陕西人“生冷蹭倔”,这就是秦腔培养出来的特殊气质。在旁人听来,秦腔大气、苍凉,充满野性。在王思尧听来,秦腔那种略带沙哑的嘶吼,是一种敢于战天斗地的气势,是永不向生活低头的精神。每当疲累时,哼几句秦腔,王思尧就能重新打起精神,带着家人向美好生活前行。

成年后痴迷学秦腔

美好的生活很快就到来了,1949年,宝鸡全境解放,王思尧一家也过上了好日子。王思尧决定,要好好学习一下秦腔。

带着一股子热情,农闲时节,王思尧找到附近的秦腔剧团,可是他识字不多,看不懂戏本,因为这个原因,他想学戏的要求也被剧团拒绝。但王思尧并不气馁,剧团唱戏时,他在一旁认真听,戏唱完后,他就帮着收拾场地,搬东西,也不要钱,剧团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就像一个免费的劳力。

久而久之,王思尧的行为也逐渐受到剧团的认可,他们决定,先教王思尧敲鼓,随后再教唱戏。敲鼓看似简单,但要敲出节奏,敲出人物的“精、气、神”却不简单,这不仅要求鼓师的技术,还要求冷静和随机应变。一个好的鼓师,必须要掌握全戏的每一个细节,并引领舞台的节奏。可以说,学会了鼓,就是成功学戏的开端。先教王思尧学鼓,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王思尧身上有一股钻劲儿,不管干啥都要干好,学鼓也是。他总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勤学苦练,只要闲下来,他就会用随身的物品在腿上练习敲击。王思尧的小儿子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曾多次见到父亲吃完饭后,将碗倒扣过来,用筷子敲击碗底练习。

逐渐地,王思尧的鼓技变得小有名气,他也开始正式学戏。虽然识字不多,看不明白戏本,但只要别人给他说戏,王思尧听上三遍就能登台,唱出来一字不差,而且颇有味道。“王思尧是个能唱戏的。”许多人都这样说。随后,王思尧又再接再厉,学会了皮影戏、木偶戏等多个剧种的核心技巧。

改革开放后,已经在附近戏迷中很有名气的王思尧,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组建了以秦腔为主、皮影戏和木偶戏为辅的表演小团体。每逢农闲时节,几人就会带着道具,到凤翔、平凉甚至庆阳、兰州一带演出,王思尧既能登台唱戏,还能耍皮影和木偶,敲鼓更是不在话下,于是很快在附近闯出了不小名头。

戏文里唱出好家风

王思尧给洞坡村村民留下的印象,一是戏唱得好,二是家风好。王家的好家风,和秦腔也脱不开关系。

王家不是书香门第,王思尧也不曾饱读诗书,但秦腔是他和家人的好老师。

王思尧唱过《辕门斩子》,便从里面感受到了家国天下、国法大于家法的道理。

王思尧唱过《打镇台》,便从里面学到了法律不容蔑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王思尧唱过《苏三起解》,便从里面了解了旧社会社会底层妇女的痛苦生活,学到了崇公道的善良和热心。

……

还有许多许多,每学一出戏,王思尧就能从里面学到新的东西,从秦腔中,王思尧了解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记住了宝鸡的忠臣良将,还传承了戏文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

王思尧的小儿子说,父亲常唱秦腔,行事作风也如戏里的角色一样,耿直刚正,疾恶如仇。一次,生产队开奖惩大会,王思尧的亲戚在会上批评另一名村民,王思尧认为他的亲戚有打击报复的嫌疑,当场站起来反对。会后,这位亲戚到王家来,说“都是本家兄弟,有啥你下来单独说,在会上说有点儿不给面子。”王思尧大声说:“你做得不对,我就要说。”这句话,给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思尧对许多戏文都很熟悉,他经常摘一段故事讲给子女听,并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对于戏文里的宝鸡元素,王思尧更是十分热爱。他的小儿子十多岁时便离开宝鸡,在外工作二十多年后回家探亲,王思尧随口提到炎帝,小儿子便问了一句:“炎帝咋回事?”没想到老父亲生气地拍了桌子,喝问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宝鸡是炎帝的故乡,你竟然不知道炎帝?”在王思尧的坚持下,第二天小儿子就去了炎帝陵,了解炎帝和宝鸡的故事。对于姜太公、周公、党阁老等历史名人的事迹,王思尧更是非常了解,经常给家中小辈讲述。

王家的家训总结起来就是“敦善行顺”。“敦善行”出自《礼记》中的“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在王思尧的理解中,“敦善行顺”是说,多做好事、正确的事,人生就会顺利,也就是善有善报。现在,王家已经在省内外开枝散叶,几个儿子有的投身军旅,保家卫国;有的继承了王思尧对秦腔的喜爱,成为专业的秦腔演员;还有的在家务农,照顾家庭。但不管在哪儿,王家后辈个个热心助人,乐善好施。

这就是一位普通老农与秦腔的不解之缘。

新闻推荐

女子和5岁儿子遭非法拘禁近30小时

华商报讯(记者杨宁)一对夫妻为了讨要债务,将欠债人的26岁妻子和5岁儿子在甘肃天水控制后带至陕西凤翔,涉嫌非法拘禁近30个小时。1月10日,犯罪嫌疑人在往天水逃窜途中,被陕甘警方联手抓获。母子俩从...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秦腔带给一个普通农家的好家风本报记者 张家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