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开幕 法来西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9-18 04:31   https://www.yybnet.net/

宾客们参加“大唐迎宾盛礼”记者王健 实习生刘天舒 摄中法文化艺术大师探索新途径促进中法文化交融互鉴记者 李福民 摄在“遇见大师 匠心传承”活动现场,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交流探讨。 记者 翟小雪摄“丝路文明·西安文脉”美术作品展暨现场书画互动创作交流活动在亮宝楼举行记者 杨力 摄(资料图片)

“大唐鸿胪寺卿”引领前行“金甲武士”列队相迎

仿古入城式迎接中法文化论坛嘉宾

9月17日晚,西安南门城楼内外张灯结彩,迎接中法文化论坛宾客的仿古迎宾入城式和融合中法两国艺术元素的联合文艺演出在西安城墙南门举行。

城墙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而城墙南门则是唐时外宾觐见皇帝的必经之路。南门文化广场上,身着唐朝服饰的“官员”正在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20时30分,参加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的中外宾客陆续到达后,在古城墙的见证下,开启了一场盛大的仿古入城仪式“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仕女提宫灯,诗人酌玉壶,在“大唐鸿胪寺卿”的引领下款款前行。宾客们经过御道,来到南门小广场。“开城门……”随着一声令响,吊桥落下,城门缓缓打开,“金甲武士”列队相迎。月城之内,“武士”们以最高礼仪迎接贵宾。放眼望去,各色旗帜交织翻卷;侧耳聆听,锣鼓之声震耳欲聋。在“侍女”们的簇拥下,宾客缓缓迈入瓮城。

在瓮城,一场象征着中法友谊并融合中法两国艺术元素的联合文艺演出,将此次迎宾活动推向高潮。一曲《梁祝》,奏出“天长地久中法情”的醇厚友谊;萨克斯与曲笛的起伏,承载着中法音乐家跨越国界的对话;一支《霓裳羽衣舞》跨越时空,尽展东方古国的沧桑与文明;演奏家果敢用音乐引领观众穿越异域风情,纯净的童声引子,带来千年丝路的空灵悠远,丝路乐音,千年回想。

歌曲《记住乡愁》与《心底的牵挂》,以动人的演绎,勾起游子对故乡的记忆,渲染了海外游子对家国的眷恋之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在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手下流淌出激昂旋律,彰显了家国情怀,奏响新时代的光辉与梦想。随后,中外宾客踏步而上,登城赏景。

据了解,继2016年北京第一届、2017年里昂第二届后,2018年9月17日,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来到丝路起点西安。

本届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创新”。论坛期间,两国政要和文化、建筑、教育、艺术界知名人士将围绕博物馆、文物遗产、教育、旅游、设计与品牌、艺术生活等领域展开对话与交流,拓展合作共赢新版图。

记者王涛

中外艺术家切磋交流“非遗”展品引发关注

“遇见大师匠心传承”活动展现工艺品背后的传承交融

一柄宫扇,见证了“一寸缂丝一寸金,通经断纬穿古今”的唯美精致,也见证了手工匠人日复一日、汇彩织梦付出的年华;一尊雕塑,来自古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里昂,法国雕塑家在他的作品中,完成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塑造。

作为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下设的重要系列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之一,9月17日下午,“遇见大师匠心传承”活动在西安曲江新区拉开帷幕。活动不仅有大师演讲,更用作品展示的鲜活形式,引发了工艺美术爱好者的聚焦围观。

坚守匠心传承艺术同道互鉴

“遇见大师匠心传承”文化展示交流活动由法国巴黎议员卡特琳娜·杜马主持。活动中,原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中心主任连辑,法国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主席丹尼尔·康布尔等5位中法嘉宾,在论坛上分别就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中法工艺美术互鉴与交流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众多嘉宾在演讲中,不约而同对中法文化交流现状与前景、东西方艺术发展交融给予很高评价和期望,他们共同表达了坚守匠心、传承艺术、同道互鉴的信心。此外,来自法国和国内陕西、江苏、福建、江西等地的22位文化艺术专家、工艺美术大师会聚一堂,面对面就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等进行了切磋交流。

虽然语言不同,但艺术没有国界。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在交流探讨中,不仅表达了对彼此从事艺术技艺的好奇与探索心,也互通信息,希望在日后有更多形式的工艺合作。

22个展台展现大量“非遗”作品

非常特别的是,此次交流活动没有设置在会议室,而是让嘉宾们身处大量工艺精品的展陈环绕之中,由19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摆满了22个展台,包括内画鼻烟壶、泥塑、皮影、陶瓷、木偶、茶品、石雕、红木家具、苏绣等多个品类近百件作品,件件精彩绝伦,堪称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典代表。

缂丝、皮影、凤翔泥塑、“秦派”内画……各具特色的展品和大师现场创作演示引起了中外嘉宾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赏、详细问询。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它们精致唯美,这让我更期待能够有机会走进中国艺术家的工作室,看到他们的幕后操作和艺术技艺。”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雕塑家、旅行家伊曼纽尔·米歇尔说。

透视艺术品背后的传承交融

经过追根溯源,人们惊奇地发现,几乎现场展出的每一种传统工艺品背后都蕴藏着一段精彩故事——所有展出的作品的工艺正是沿着千年丝路跨越国界东西融合,千百年匠心传承,凝结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活动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派内画创始人张铁山介绍,鼻烟缘自西方,经由“清宫”而大行民间,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完成了由实用器物到观赏艺术的转变,融入了中国画技法与西方绘画元素,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成果与见证。现在虽然脱离了现实生活,却成了国际收藏界争相追捧的艺术珍品。

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旅行家伊曼纽尔·米歇尔也带来了自己的一尊雕塑作品与写生画册,他表示,“我的家乡是古丝路终点——法国里昂,此次来到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参加论坛,希望找寻更多关于东方艺术元素的灵感。”

不少参展的工艺大师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丝路东方起点与西方终点联合举办这样极具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既是一场致敬历史的共同约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开放对话。

记者孙欢

中法文化艺术建筑领域大师对话

探索文化交融互鉴新理念新途径

本报讯(记者张潇)“我看到,世界的文明古都都在走着‘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这样一条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对新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融,对世界建筑的健康发展,对我们古都西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我充满了希望。”9月17日,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中法文化大师对话”在西安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这样表示。

对话会上,来自中法两国文化艺术建筑领域的大师们,通过学习借鉴中国古代“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坚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交流和分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验,探索促进中法文化交融互鉴新理念和新途径。

“我感觉自己是在一条大船上,承载这条船的是塞纳河和黄河的交汇点。”中国美术馆馆长、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做了《艺术温暖着中法艺术家的心》的精彩演讲。

“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能够激荡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更多的艺术创作。”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这样阐述艺术与文化。

参加“中法文化大师对话”的大师们,通过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分享各自在艺术、建筑、音乐、设计、电影以及文学等领域的经验及最前沿的观念与创新。

此次对话,由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法国区域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席贝尔纳·德蒙费朗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与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尼斯市文化局局长安德烈·桑特里、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等中法文化大师,分享了各自在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的真知灼见和前沿展望,就如何深化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一带一路”文明互鉴路径选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西安如何加快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独到见解,让与会者收获良多。

百幅美术作品传递丝路文明

展现西安历史人文底蕴和现代发展魅力

本报讯(记者职茵实习生高婉莹)17日上午,第三届中法论坛展览展示活动之一——“丝路文明·西安文脉”美术作品展暨现场书画互动创作交流活动在亮宝楼举行。三天时间里,展览将展示当代西安画坛代表性人物的作品,展现西安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现代发展魅力。

继去年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举办《来自丝路起点的问候——长安画派当代中国画作品法国里昂展》之后,从17日至19日,在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场展览向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们秀出了西安美术的传承、探索和突破。

这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00幅,主要是表现“丝路文明”主题及西安的历史人文题材,多为大题材、大制作、大气象,具有厚重人文气息的作品。除了西安老中青三代画家的艺术实践,还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人才的创新力量,囊括了国画、油画、版画、木雕等多种艺术形式。画展现场还设置了四张画案,邀请著名书画家郭线庐、王犇、屈健、王志平、舒宏昌、高拥军(书法)、田天义(书法)、罗春波、刘畅共同参加现场笔会交流活动。用中国传统特色的团扇、折扇、折页等材质,创作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作品,并邀请外方艺术家共同参与。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近年来,由西安中国画院组织实施的“丝路文明·西安文脉”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被列为西安市“十三五”规划文化精品项目之一。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丝路文明”美术人才培养项目,围绕丝绸之路主题,组织天南地北优秀中青年画家,创作出一批反映丝路文明的作品。

“中法教育与创新论坛”上

8位学者专家与企业家进行探讨交流

本报讯(记者司文见习记者廉晶)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在9月17日举行的“中法教育与创新论坛”上,8位来自中法两国大学、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与企业家,围绕“创新管理在中国及国际公司的作用”“创新的领导人的角色和责任”“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创新理念的树立和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在论坛上,AAQIUS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阿维尔介绍了中法创新新模式——成立中法联合实验室、以公司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推动基础性研究。据介绍,中法联合实验室由法国研究中心、索尔维公司和两所中国高校共同创立,从事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法国资金和中国科研力量的支持。他说:“我们成立的上海联合实验室,就是一所国际合作的化学实验室,由上海两所大学与法国的两所大学共同创立。我们还和兰州大学有合作,在武汉大学也有合作的项目。这是能力互补、联合研究的新模式。”

“我们都在讲创新驱动,创新驱动首先依靠的是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关键在于创新。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产品快速开发能力和全民创新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在论坛上分享了3D打印技术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并将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大雁塔遇到埃菲尔铁塔”作为纪念品送给组委会。“‘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到了巴黎的凯旋门,出了阳关,仍有故人。”卢秉恒说。

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表示,不管是科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更离不开教育思想和方法深入的交流。多年来,西安与法国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员、信息技术、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拓展,法国的电影、文化、艺术在西安也有越来越多的粉丝。“希望这次论坛能够促进法国与西安在教育创新等文化领域方面的深层次交流,能够共享创新带来的教育成果,实现互惠发展美好愿景。”

“中法青年论坛”举行

两国青年分享在中法两国的经历和体验

本报讯(记者职茵实习生高婉莹)9月17日,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中法青年论坛”在西安高新创业咖啡街区举行。在论坛现场,留法艺术家们登台以钢琴、萨克斯、大提琴三种乐器合奏,为现场中法两国嘉宾带来一场美妙的音乐享受,成为全场的亮点。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充满朝气。青年是友谊的使者,是未来的希望。中法两国的青年们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对方,用蓬勃、激情、进取的风采感染对方,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在论坛主题演讲中,中央电视台法语国际频道制片人、播音员王波涛,福建泉州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郑衍彬,甜品师伊奈斯·拉穆里,法国珠宝工会学院代表艾万·拉库瓦,国际侦探码头口说节总监弗朗索瓦·皮若拉,壁画保护与修复专家萨宾·德弗里达,法国青年艺术家列思,里昂新中法大学经理康蒂斯·杜切拉,法国唯勤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国陕西联合会会长李洹等优秀的中法青年代表,讲述他们在法国、中国学习、工作度过的岁月,分享各自在中法两国的经历、体验、感悟。

王波涛向来宾们介绍,中央电视台法语国际频道于2007年10月开办,以新闻节目为核心,各个专栏节目涉及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24小时不间断播出。这是一个中国与法国之间无缝交流的媒体资讯平台,作为媒体人,更要有知识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不仅要汲取知识的甘霖,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更要在其间做好沟通桥梁的作用,为中法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及更多领域的合作搭建一个务实、高效的平台。郑衍彬则回忆了自己当年在法国求学的经历,风趣幽默的演讲,令现场众多留法艺术家和青年学者重温了对法国往事的眷恋和向往。在记者的采访中,众多青年艺术家和学者们纷纷表示,要积极行动起来,做中法两国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架好中法友好合作的桥梁。

西安留住了自身特色

——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有“沙漠狐狸”称号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自1972年开始从事新疆考古工作,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次数最多的人。他参与了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及克里雅河流域等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曾在1979年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罗布泊地区古墓沟墓地的发掘。他曾应法国科研中心中亚考古研究所邀请,赴法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考古研修,在法期间多次参加法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告诉记者,他们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合作主要在中亚考古研究所。中法通过考古合作,对古代环境的变化、人类的迁移也做一些调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亚文明史。要全方位展示古代文明,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做得更深入;中法文化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加强两国今后的交流合作。作为西北大学的学子,他对西安感情很深,十分感慨地说:“中法文化论坛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举行很有意义;西安这些年变化很大,俨然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但西安很难得的是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不忘保留城墙等古遗址,这就是留住了自身的特色,很有意义。”见习记者高瑞

博采众长形成更精彩的艺术

——访国家一级演员李维康

9月17日上午,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维康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告诉记者,曾参加过第一届中法文化论坛,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在中法文化大师对话环节有个发言,讲述她学习京剧的经过和对京剧的一些独到见解。

“我一生都在为京剧的传承和创新做不懈努力。到现在70岁了,还没有间断创新和舞台演出。”李维康说,京剧是体验和体现相结合的表演体系,京剧表演“发于内而形于外”,既要遵循程式的规范,又可以不拘泥于程式、要程式活化。

李维康说,她曾经到法国演出,外国的观众看京剧非常狂热、很激动。因为京剧是中国的活宝藏、是中国特色。所有的戏曲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陕西的秦腔兼具高亢、凄婉、苍凉,很能吸引人。当然,国外的特色艺术也值得学习借鉴,相互多一些交流合作,会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博采众长,形成更精彩的艺术。

说起西安,李维康很激动,她动情地说:“西安是我向往已久、特别盼望来的城市,我看过西安的兵马俑、古城墙等景点。西安能把古遗址保护得这么好,把老祖宗的东西留下来,我很感动。在这点上,我觉得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西安。”

文/见习记者高瑞

图/记者翟小雪

希望在西安得到更多灵感

——访法国娇兰品牌文化与活动策划总监伊丽莎白·西罗、首席调香师蒂埃里·瓦瑟

9月1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法国娇兰品牌文化与活动策划总监伊丽莎白·西罗和法国娇兰首席调香师蒂埃里·瓦瑟。他们说,上次在里昂参加了第二次中法论坛;这次主要目的是倾听、学习,看一下西安的发展情况。四年前,他们在西安开了一家娇兰的香水店;四年后再次过来,期待和西安有更多合作。

蒂埃里·瓦瑟说,西安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城市,灵感和历史是不能分开的。比如娇兰品牌的第三代传承人,曾专门为中国古代的一位皇后创造了一个香水;这次他们来西安,一方面了解西安的历史,一方面希望得到新的灵感、创造新的历史。他强调,中国地大物博,他们品牌很多原材料都来自中国,公司在西南地区有合伙人,在那里开辟了场地,种植花卉、提取香精,公司未来将和中国有更多深度合作。

伊丽莎白·西罗说:“娇兰品牌已经有190年的历史了,有时创新和历史需要同时兼顾,历史是我们的根基,但还要给它插上创新的翅膀。娇兰品牌不能停留在辉煌的历史,我们希望在历史中获得新的能量,继续创新新的品牌。”

文/见习记者高瑞图/记者翟小雪

“我带着寻找我文化根基的心而来”

——访力威(亚洲)有限公司合伙人ThereseVien(袁徵安)

在此次所有来到中国西安,参加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的法方嘉宾中,力威(亚洲)有限公司合伙人ThereseVien(袁徵安)的身份有些特殊——她和中国血脉相连,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香港人,但她从小在法国的浪漫文艺气息中长大。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徵安表示,她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参加本届中法论坛,“我带着寻找我文化根基的心而来。”

袁徵安笑言,在自己的身上,其实正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我能讲法语,也会说中文,我的父母都是中国人,我在法国长大,然后去美国上学,在艺术和科技的融合领域探索。”她表示,这次参加中法文化论坛,是带着学习的心态而来,“目前我参与的最新项目有关人工智能,这个项目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美国、欧洲和中国三方高科技力量的专业相关平台,我希望在这次论坛上得到灵感与启迪。”

这些年,袁徵安参与了大量中法交流,先后随队参与了四任法国总统的访华活动。但她表示,这次参加中法文化论坛意义格外不同,“此前的交流活动多偏向政治与经济,而这次论坛则更贴近我的专业,这是两国艺术家间的广泛深入互动平台,含义异常深远。”

因为工作关系,袁徵安和世界许多建筑大师都是好友,她表示,自己在西安逗留期间,会漫步城市,寻找更多关于艺术和科技融合的灵感,“西安作为一座著名古城,文化积淀与宝贵的文化遗产都令世人瞩目,我想这座城市应该着力凸显‘丝绸之路\’的元素——毕竟,丝绸之路是深具历史性的,也是深具创新性的。”

文/记者孙欢

图/记者翟小雪

“与历史对话,与文明对话”

——访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中法友谊源远流长,双方不断大力推动各个领域间的合作,尤其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互联互通日益增强。此次前来参加论坛的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就见证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法两国美术雕塑界近年来越加频繁和紧密的往来交流。在接受专访时,吴为山表示,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本身就是一种与历史的对话,与文明的对话。

从两国艺术的发展互鉴渊源谈起,吴为山认为,法国艺术对于中国艺术影响非常深远。基于此,这些年,中国美术馆促成了大量中法艺术领域的交流展出,比如“中国意象——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在巴黎大皇宫举行,以及由中国美术馆和法兰西艺术院共同主办的“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成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经典作品在中国的第一次集中亮相。

吴为山认为,文化自信是在跟国际交流过程中,相互凝视,相互研究,相互欣赏,相互吸收基础上形成的自信,“我游走于东西方之间,热爱中国文化,也对法国文化充满深情,我觉得任何一种文明创造都是全人类的,在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艺术,都进行倾听、凝视与平视,只有用心体悟,走进彼此的世界,才能获得认可与欣赏。”

也正因此,他表示,这次中法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有特别的意义。“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奠基着不朽的文化里程碑,走进西安,就走进了历代的文化创造。”吴为山将人类的文明史比喻成一条由一个脚印与又一个脚印串联起的道路,“后一个脚印始终紧接着前一个脚印,所以这条道路是绵延发展的,但这条道路也绝不仅有某一个国家独自前行的足迹,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轨迹——我们今天的论坛,正是通过互动、对话、交融等多种形式,把所有不同大小的脚印,不同深浅的脚印融汇在一起,试图去寻找到人类文明的轨迹。”

文/记者孙欢图/记者翟小雪

“西安正向艺术和世界敞开大门”

——访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贝内迪特·阿里奥

巴黎国际艺术城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家交流中心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接受容纳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数百个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性的工作室、画室、琴房及车间,让世界艺术火花融汇。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上,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贝内迪特·阿里奥也特意从法国赶来西安参会,她表示,如巴黎国际艺术城向世界艺术家敞开大门一样,她也非常欣赏西安向艺术和世界敞开大门的姿态,“我们期待和西安乃至中国的艺术家们,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贝内迪特·阿里奥认为,巴黎国际艺术城的发展使命和中法文化论坛的意义使命有着共通之处,“我们都是把文化和艺术作为主体,都以促进艺术家的交流互鉴为目标。”她表示,中国是巴黎国际艺术城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从1984年接待第一个中国艺术团体开始,现在艺术城已和中国14个艺术团体建立了联系,迄今接待了超过2000名中国艺术家在巴黎艺术城工作。“中国艺术现在的发展势态非常好,我们期待和大量中国艺术家合作,所以这次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论坛,我希望遇到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期待未来的合作。”

在巴黎艺术城中的中国艺术家反映了中国艺术各领域的风貌和多样性,贝内迪特·阿里奥对于中国艺术毫不陌生,她因此更期待在西安这座充满文化与艺术气息的古城,寻找到更多中国艺术气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安,但我对这座城市仰慕已久。感谢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让我真正走进它,被它巨大的魅力所震撼。在真正来到西安以后,我发现这是一座充满了巨大能量的城市,它所拥有的丰富遗址和都市现代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我来到这里,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兵马俑和博物馆,整个城市分布各处的城市景观都让我感到惊艳,我非常享受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感觉。”

文/图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海口一蔬菜批发市场3档口趁台风天哄抬菜价 被顶格处罚

台风“百里嘉”过后“山竹”即将登场刮台风前日报妹备好了口粮可是有些人竟趁这时趁机哄抬菜价9月13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开幕 法来西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