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 2019-03-18 07:18   https://www.yybnet.net/
秦评

从3月9日起,本报对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延川剪纸、凤翔泥塑、陕北说书、大荔面花、紫阳民歌、安塞腰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报道,受到读者的关注和点赞。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陕西省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非遗传承和推广的力度越来越大。

但因为非遗技艺本身有着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等特点,仍有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着“人走技失”的传承窘境。因此,让非遗项目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与喜爱,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和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就成为很多地区的共识。

陕西近年来在非遗项目进课堂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在陕北的中小学开展了腰鼓进体育课、剪纸进手工课、农民画进美术课、民歌进音乐课的非遗项目“四进课堂”试点探索,目前已在全省进行了推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还设立了西安鼓乐专业。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一些古老的非遗项目在实用性、传播性等方面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非遗项目要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并受到认可与喜爱,就要想办法融入现代社会,并借助当下新兴的传播方式加以创新,从而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感受。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VR、直播等,将非遗项目介绍制作成新颖活泼的新媒体作品,促使其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认可。之前热播的文化体验类节目《非凡匠心》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借鉴。该节目通过新老匠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门外汉与行内人对传统技艺关注角度和方式不同的阐述,使古老技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引发了年轻人的共鸣,让非遗文化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说到底,非遗项目要想获得更好传承,既需要外部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自我创新。让非遗项目年轻化,更具时代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新闻推荐

凤翔泥塑:从传统向现代延伸

泥塑,是一种装饰物,或者说是一种玩具。从古至今,泥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都摆不脱“泥”的本质,“土”的元素。然而,近日记者...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