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杰
从山村出来,怀揣200元只身闯深圳,历经艰辛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事业成功后,他捐资助学回报乡亲,9年多时间,共为家乡捐资500余万元用于修路、助贫、支持教育事业,并将病残村民招进公司,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就是南充市爱心企业家———南充德飞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财德。
只身闯深圳当上老板回乡捐资助学献爱心
198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何财德怀揣200元,从仪陇县回春镇的一个穷山村出发,只身前往深圳务工。最初在酒店打零工,空闲时跟着厨师学厨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何财德比其他人更努力上进。1993年,何财德在一次偶然的帮厨中,以一道28种菜拼接而成的凉菜“孔雀迎宾”得到酒店老总赏识,被招进酒店当厨师。工作期间,他还自费到更高级的酒店参加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多年摸爬滚打,何财德探索出了一种“餐饮娱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1996年3月,何财德和朋友合伙租下当地一间闲置的房屋,白天做快餐,晚上则变成酒吧。这一模式给何财德带来巨大利润,他又不断开分店,到2006年分店达到了6家。2002年,何财德与人合资,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深圳德飞酒店娱乐管理有限公司,同时成立相应的酒店物品配送中心。
“祝何叔叔及家人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去年除夕夜,何财德的手机又收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们”发送的祝福短信。这些受到他捐助过的贫困学生,有的早已步入职场、有的还未踏出校门,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何叔叔”。陈蛟便是何财德资助过的贫困学生之一。
2006年,何财德参加南充市政府、仪陇县政府在深圳举办的乡友聚会。这次聚会后,他决定回乡投资。在此过程中,何财德意外得知陈蛟的父母都有残疾,品学兼优的陈蛟还是2007年仪陇县唯一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何财德被陈蛟的懂事和勤奋所感动,资助其读完了大学。如今陈蛟有了一份好工作,逢年过节总是不忘给何叔叔打电话、发短信问候。
捐资修路助困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2010年,何财德回到老家仪陇县回春镇,看见镇上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他便自掏腰包找来施工队安装路灯。2011年,他又出资50万元,为回春镇的乡民修起了一条6公里长的乡村道路。看到乡民们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何财德心里无比欣慰。
何财德的德飞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员工800余人,其中不少是老家的乡邻,包括一些患有疾病或肢体残疾的村民。公司有一个传统,从老总到主管再到基层员工,每人每月都从工资里抽出500元、100元、20元,用作“贫困员工救急金”。“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病残人士,同样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只是分工不同。”在何财德看来,关爱员工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关心关爱贫困员工。
采访中,何财德表示,对于公益事业,他有自己的想法,要形成定点帮扶机制,以后每月组织专人,对家乡贫困的群众进行帮扶,将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斌彭君臣)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养和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近年来,仪陇县人民检察院先后深入机关单位、乡镇进行法制培训。4月7日,该县人民检察院马鞍检察...
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