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仪陇县檬垭乡场上张灯结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汇聚于此,看舞龙吃灯席,共庆元宵佳节。据介绍,每逢元宵节,该县檬垭乡和复兴镇都要举行吃灯席活动,舞龙烧花,举杯同庆,“祈丰收,保平安”。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檬垭乡场时,兴隆社区居民王学英、陈洪秀等人已开始着手准备灯席的菜品。夜幕降临,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3名小女孩手持“龙灯”徐徐走来,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内置彩灯的纸金龙。在“龙灯”的引领下,纸金龙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盘旋游走,挨家挨户送祝福。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点燃鞭炮,燃放烟花,接龙灯、沾喜气,场面甚是热闹。
已过耄耋之年的魏保生大爷曾是当地的舞龙者,足足舞了60多年龙。魏大爷告诉记者,檬垭乡正月十五舞龙烧花和吃灯席的习俗起于清初,当时灾害连连,群众舞龙烧花,除魔祈福。待来年丰收时,家家户户又将酒席摆在大街上,邀亲朋好友举杯同庆,“祈丰收,保平安”。
晚上7时许,舞龙烧花结束后,家家户户把桌子板凳搬到街上,各种腊菜、凉菜、炖菜一一上桌,红红的灯笼下,美酒佳肴香气扑鼻。记者注意到,居民们围桌而坐,举杯同庆。酒过三巡,还要互相“串台”,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游客也可以自备碗筷,到各家各户“串台”、喝酒,评说哪一家的菜更美味。
陈洪秀家坐了满满两桌,除了自家人,还有应邀前来的亲朋好友。陈洪秀和丈夫邓洪国各陪一桌。陈洪秀介绍,哪家吃灯席的人多,表明这家人的社会关系好。灯席的菜品根据各家情况,有中餐、有汤锅、有干锅,或者兼而有之。但汤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主食,象征着团团圆圆。
据介绍,吃灯席的习俗起于清初。当时该乡物质条件落后,每到元宵节,你家出个菜,我家出个汤,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一下,改善一下伙食。随着时代进步,物质生活的改善,吃灯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最初的“祈丰收,保平安”逐渐演绎成联谊性质的聚餐,旨在增进邻里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每到元宵节,檬垭乡场从上街到下街,灯席摆满了整整一条街,街坊四邻不仅相互敬酒,还要热情地招呼过往客人前来品尝佳肴。
夜已渐深,吃灯席的群众依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久久没有散场。魏大爷告诉记者,舞龙烧花、敬酒吃菜的时间持续得越长,幸福就越长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春华)三环电子,轮轴飞转、机器轰鸣;吉利南充,火热建设、加班加点……全市各地以重大项目为重要抓手,全力争取2016年经济运行“开门红”。3月6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至2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
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