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琪
6月8日,记者来到朱德故里景区玉兰村,一条长约6公里的村级公路、7.3公里的便民路已经建设完成,漫山遍野的柑橘树苗已经长出新芽,长势喜人,整个村庄充满蓬勃生机。
种植柑橘拉动全村经济发展
“今年水利设施完善了,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6月8日,记者来到朱德故里景区玉兰村,该村村民许雄平告诉记者,一年前,还是贫困户的他,通过张立兵的帮扶,到2015年底,全家年收入4.3万元,实现了全面脱贫。
张立兵是玉兰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7月中旬,张立兵到达该村后,走家入户摸实情,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初步找出了玉兰村致贫的原因,于是他找出典型,开始***。2015年,全村20户贫困户达到部分脱贫,预计2016年底,全村将实现全面脱贫。
记者了解到,仪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朱德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玉兰村是全县28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该村1308人中,现有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66人。贫困人口大多因病、残疾、子女多或老弱无劳动能力致贫,加之村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怎样才能让群众尽快转变观念,增强致富信心,走上致富道路?这是摆在全村干部群众面前的最大难题。张立兵深思熟虑之后,确定了“强基础设施,抓特色产业,搞生态旅游”的整村发展思路。
“全村要脱贫,产业不能少,基础设施更要加强。”张立兵说做就做,种柑橘、养家禽、修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忙得不亦乐乎。记者在该村看到,一条条蜿蜒的新建村道水泥路和便民路直通村民家中。高标准完成的4口山平塘等水利设施,全村能够蓄水两万方,村民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
村民彭志兰屋舍前后,近2亩的柑橘树长势喜人。彭志兰告诉记者,这些树苗是去年“第一书记”张立兵送给他们家的,挂果后,仅柑橘收入,就达到2万元。“玉兰村扶贫攻坚以柑橘为首,既美化了景区环境,又能增加村民收入。”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光寿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结合景区特点、气候、土壤等条件,种植了优质柑橘500余亩,预计挂果后全村每户平均年产水果1500公斤,年增收近万元。
“柑橘产业预计3至5年可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我们还为村民送去了猪崽、鸡苗、鱼苗等,短期内可实现脱贫。”张立兵告诉记者,到2016年底,全村20户贫困人口可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开设农家乐全村发展旅游产业
“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的致富信心就足了。”张立兵告诉记者,根据该村所处的位置,发展旅游产业具有优势,因此,紧紧依托朱德故里景区优势和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契机,张立兵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组织村干部到仪陇、高坪、嘉陵、眉山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确立了“以优质柑橘和观光产业为主,以优质核桃和有机蔬菜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张立兵告诉记者,现在路通了,很多外来游客都到玉兰村来观光旅游,村里不少农户也开设了农家乐,生意也不错。张立兵寻思着,将来柑橘大面积成熟后,玉兰村还可以举办摘果节和品果节增加人气,把玉兰村的柑橘打造成为当地名品,以增加旅游人气和扩大水果销路,最终让该村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任“第一书记”以来,张立兵还先后发动市民政局机关支部所属职工捐款5000余元,用于关爱玉兰村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了图书、书包、文具,并积极开展爱心助学、医疗救助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赢得了玉兰村村民的称赞。
新闻推荐
针对各地“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的要求,近日,仪陇县立山中学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欺凌预防治理工作。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
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