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眉县新闻 > 正文

父亲的小石沟 朱百强

来源:商洛日报 2017-09-14 08:33   https://www.yybnet.net/

眨眼父亲去世三年了,尽管他走得急促、走得叫人意想不到,但我并没有留下多少遗憾。因为作为一个在黄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的庄稼人,父亲坐飞机在空中把人间看了,坐火车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了,该吃的吃了,该穿的穿了,比一般的庄稼人强多了。我唯一遗憾的是,没陪父亲回一趟小石沟。

小石沟在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在世人的印象中,山阳是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是个苦焦的地方。但正应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说法,因为它曾是祖先居住的地方,却成为父亲心中的一块圣地,成为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那么,我们家为什么离开小石沟?按照祖父生前的说法,是要让后辈儿孙走出大山、脱离头顶巴掌大的天空,寻找一个能吃饱肚子的地方,换一种活法。小石沟掩藏在深山密林里,虽然是个清静之地,与世无争,但因地挂在半山上,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加之土匪骚扰,不得安生,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树挪死,人挪活,他想日子难怅,朝前走一步就有指望了!

然而,迁徙颇费周折。据祖父生前叙述,那是民国十一年(1932年)秋季的一天,他挑着塞满所有家当的担子,祖母牵着家中的老黄牛,在鸡不叫、狗不咬地早晨,悄无声息地告别了小石沟。其实早在之前,他已把家中的几间草棚和几亩薄地作了处理,把路上所需的盘缠和干粮准备停当了。他们一路往北,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攀越秦岭先在西安落了脚,后发现西安兵荒马乱,并不是山里人理想的栖身之地,继续牵着老黄牛北上。走过富平、三原,他们在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停住了下来。在瑶曲住了一年多时间,他们又告别了认识不久的乡邻,折返回三原一路往西前行,后定居在太白山下的眉县。因为耀县也属于半山半塬区,和住在小石沟没多大区别,不过是由南山搬到了北山,换了地方罢了。祖父不甘心。他发现在关中平原愈往西走,天地愈开阔,土地肥沃,庄稼茂密,便禁不住喜上眉梢,兴奋得嗷嗷大叫起来。那时候,眉县渭河南岸人烟稀少,遍地荒芜,祖父把家人安顿在一孔废弃的窑洞,便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新生活。他带干粮吃住在野外,披荆斩棘,开垦了几亩地,赶霜降之前种上了出山后的第一料麦子。他怀着急不可待地心情赶回山阳,告诉大哥二哥,眉县是个好地方。父亲说,祖父是朱氏家族中第一个闯关中的人。就这样,祖父兄弟三人离开了故土,在眉县安了家。后来,姑奶奶追随祖父走出了大山。舅爷家也迁至眉县。从此后,祖父忙于耕作养活一家老小,几十年很少回山阳了,直到七十三岁那年去世。父亲因在眉县出生,和山阳几乎没有多少瓜葛,和老家人鲜有来往。山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填写在表格籍贯一栏里的两个字,成为一种符号。

祖父生前说:小脚的曾祖母是骑着脖子拴铃铛的老黄牛出山的。为此,他们不能走快也不能走慢,一路上遇村便歇,风餐露宿、沿街乞讨,仅走到西安就花了个把月时间。就这样,硬是凭老牛拉破车的韧劲,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把叮叮当当的铃声洒在漫漫路途上,他们从南山走到了北山,从北山走到了眉县。这似乎是一种象征,是命中注定的一段路程,因为在五十多年后,我也在距耀州瑶曲镇不远的陈家山煤矿,度过了十年的青春岁月,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

父亲每每讲述我们家迁徙的过程,语气是平缓的,就像讲述别人家的故事。可我能想象得出,祖父他们翻越高耸的秦岭该有多么艰难,在路途上遭受了多少白眼,多少次被恶狗狂咬,在颠沛流离中的凄惨情景。但我更敬佩祖父的勇气和胆略,因为是他的一次明智选择,我们才在大山外有了立锥之地,有了在丰饶的关中平原生存繁衍的资格。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夜深人静或下雨飘雪的日子,我常望着窗棂上亮汪汪的月光、灰蒙蒙一竿子戳不透的天空,仿佛看见挑着担子的祖父和牵着牛的祖母艰难前行的情形,它像一幅老照片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小石沟有十多户人家,房屋坐落在半山坡上,坡下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能照出人影。春天里,河畔上、山岭上的花开了,鸟儿咕咕叫,蝴蝶、蜜蜂嗡嗡飞。房前屋后有高大的核桃树和板栗树,和小伙伴在树荫下玩耍,笑声在山野里回荡。这是小石沟留给父亲的生命记忆。因为他六岁回过一次小石沟。

上世纪七十年代,哥哥因婚姻问题解决不了,便决定回老家找媳妇。哥哥从山阳回来告诉了父亲许多情况,称哪儿有朱家人,是哪一辈人,他们听说是山外的本家人回来了,都十分的热情,这家叫他吃饭,那家给他炒腊肉,亲得不得了。父亲听着异常高兴,说他是我的堂兄,他是我的堂叔,咋能对你不好,一根藤蔓上的瓜啊!父亲眼睛发亮问:你没去小石沟看看?哥哥说:那儿没人了,有啥看的。从哥哥的叙述中,父亲才知道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本家人有的搬到了山阳县城,有的搬到了山外,小石沟几乎没人住了。父亲便一锅接一锅抽旱烟,长长地叹息一声。

父亲七十岁以后,和舅爷、表叔、表姑说到老家山阳,就会喜不自禁,脸上洋溢出眷念的表情。在某个镇某个村碰见一个山阳人,都要和对方用故乡话聊聊。倘若碰见一位姓朱的人,他就要询问,你叫啥名字,住在山阳啥地方?你爷叫啥名字?你爸叫啥名字?摆出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模样,似乎山阳的人他都认得。对方假如是我们的本家人,他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高兴得半个月脸上都挂着笑。每每晴朗的日子,父亲都会手指着高耸入云的太白山对我儿子说:咱的老家在大山的那边,在一个叫小石沟的地方。懵懂的儿子问小石沟是什么样子?父亲就要不厌其烦地说:小石沟是神仙住的地方,空气中都有香味,泉眼流淌出的水格外甜。随后,就要给我们讲讲小石沟的故事。

我知道,小石沟已浸入父亲的骨髓里,与他血脉相通,可能在他的心目中,小石沟就是世外桃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他在以他的回忆唤起我们对小石沟的热爱和重视。我知道小石沟在父亲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他的表现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乡愁吧。我决定陪他回一次小石沟。我说:咱开着小车,美美在山阳转几天,看看小石沟现在是啥样子。父亲兴奋地像孩子一样不知所措说:好!我等着那一天。

为此,我了解小石沟的情况,一位山阳老乡说,在山阳县城不远的地方,确有一个叫小石沟的村子,那儿早已没人居住了。我在网上通过卫星地图搜寻,可找来找去发现有小河口镇,却没有一个叫小石沟的村庄。是父亲的记忆有误差,还是小石沟太小了,小得上不了地图,才被卫星遗漏了?

然而,父亲却没等到我兑现承诺就告别了人世。

我以为所谓故乡,就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是睁开第一眼看世界的地方,是父母生活过的地方,是留下生命记忆的地方。水有源,树有根。小石沟属于祖父、属于父亲、也属于我。因为它不但是个地理标志,更重要的是我们家起根发苗的地方,是我们的故乡。

我一定要去一趟小石沟,替父亲完成这一夙愿,安抚他在天国的魂灵。

新闻推荐

市民包璐:金陵新村大变样

路面从坑洼不平到干净平整,楼道从乱堆乱放到宽敞明亮……市区金陵新村片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租住在这里的我们非常开心。原本觉得这里环境卫生差,我还打算重新换一个地方租住,现在却觉得住在这里越来...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父亲的小石沟 朱百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