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宝鸡市的雨水渐渐多起来,从烈日炎炎到秋雨瑟瑟,换季时,天气转凉导致部分市民患上了感冒、腹泻、肩颈疼痛等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这些换季期间的易发疾病呢?
预防心脑血管病:勤测血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夏天的时候血压很好,甚至都不用吃药,但是到了秋天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发生意外。”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专家胡杰介绍,忽凉忽热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相对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威胁。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度来临,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胡杰认为,秋季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出现,坚持检测血压,如果出现胸闷、头晕、走路不稳的情况,就是发病的征兆,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预防呼吸道疾病:加强锻炼 增强抵抗力
“这两天鼻子不通气、流鼻涕,还打喷嚏,在办公室里真怕把感冒传染给别人。”市民小李抱怨说。
据了解,由于立秋后早晚温差大、白天天热使用空调等原因,致使感冒发烧患者急剧增多,“门诊一天就接待20多个感冒患者,在门诊病房挂吊瓶输液的也不少。”宝鸡市金台医院中医科医生索惠斌介绍,通常都说老人体弱多病,而近期来医院门诊的感冒患者却多为年轻人。“年轻人怕热,爱用空调,加上现在早晚温差大,平时也不注意添加衣被,再加上年轻人喝水少、吃水果蔬菜少、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让感冒病毒有机可乘。”索惠斌解释道。
华商报记者在市区几家大型医院走访发现,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楼道排起了长队。宝鸡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惠霞介绍说:“入秋这段时间,患呼吸道疾病到医院就诊的市民增多,这主要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关。”
王惠霞说:“入秋时气温下降快,遇到冷空气时,人体鼻咽部黏膜上的血管扩张,黏膜充血,具有保卫作用的绒毛运动迟缓,从而降低了黏膜的抵抗力。此时细菌、病毒便乘虚而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流感,比较严重的可能患上咽喉炎、肺炎等。”
王惠霞建议市民,秋季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可通过晾湿毛巾和衣物来增加湿度,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加湿器,有利于控制室内湿度的恒定。
预防幼儿腹泻:餐具要消毒 空气要流通
“前两天下大雨天气凉,孩子踢了毛巾被,估计是肚子着凉了,上吐下泻的,吃药也不管用,赶紧来医院看看。”市民张先生抱着2岁的儿子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门诊外等候就医时说。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专家汤淑斌介绍,秋季腹泻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还会因腹泻或呕吐引起脱水。由于最近几天雨水很多,气温变化较大,幼儿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弱,温差大带来的感冒和发烧伴着轮状病毒感染,就容易导致幼儿上吐下泻并伴发烧。
如果幼儿患上秋季腹泻,家长一定不能给幼儿禁食,相反,要鼓励孩子多进食,可少量多餐,应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如奶、米汤、粥等;暂时不要吃硬饭,避免过敏性食物,例如海鲜、鸡蛋等;也不要吃生冷、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如果孩子频繁呕吐就要禁食,同时到医院吊针补液,以防脱水。
当然,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餐具、炊具用前一定要消毒。另外,千万不要因为天气转凉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因为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春要捂秋要冻 咋冻才健康?
“春捂秋冻”是一种养生方法,不过“秋冻”应因人而异,那么“秋冻”到底该怎么冻?
“‘秋冻\’并不是指一味不加衣。”宝鸡市疾控中心姚乐毅表示,初秋时,暑热还没有完全消退,早晚温差并不明显,不要因为稍有微风就急着加衣服;中秋前后气温虽降,却不寒冷,这时最适合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到十月中下旬,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不能一味强求“秋冻”,应及时防寒保暖。
“秋冻”当因人而异。姚乐毅表示,就人体而言,人到老年,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易致慢性支气管炎等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而儿童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肺炎等疾病;所以对于老年人及小孩而言,“秋冻”当慎之又慎!
此外,青壮年中的体寒者也别跟风学别人“美丽冻人”。如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华商报记者张宝龙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欣)9月1日晚,宝鸡高新区渭水苑社区举办了以“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据悉,整场晚会的节目均由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及社区工作人员自编自演,有男...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