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4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是“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我国疫苗的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许多家长对疫苗了解有限,加之因接种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屡有报道,更引起家长关注。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带您了解有关接种疫苗那些事儿。
接种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据了解,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寇光平表示,婴儿出生以后,一天天长大,原来由母体传给婴儿的抗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有些疾病一旦感染就不可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我国为保护儿童健康,将许多疫苗以法定的形式安排免费接种,希望广大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宝鸡儿童免费接种11种疫苗
寇光平介绍,2005年,宝鸡市0-14岁儿童免费接种疫苗8种,分别为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
从2008年8月起,将原麻疹疫苗调整为麻风疫苗(初种)和麻腮风疫苗(复种),新增A+C群流脑疫苗(加强免疫),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010年7月起,再次新增甲肝减毒活疫苗,每名适龄儿童接种11种疫苗共22剂次,可以分别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甲肝共12种传染病。这些疫苗全部由政府出资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常住、流动儿童均可享受同等的免费接种服务。
无接种禁忌症再接种
家长应带孩子和预防接种证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在接种疫苗之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接种。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疫苗是药品,也有接种禁忌,如果儿童存在以下情况不适宜接种疫苗。”寇光平说,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宜选用灭活疫苗替代。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再接种减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寇光平特别指出,在为孩子接种疫苗前,家长要知晓疫苗种类、接种次数及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
接种疫苗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应在接种场所留观室观察至少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接种单位。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少数儿童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4小时内可自行缓解,如反应加重,应及时就诊。如出现轻度硬结,可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热敷。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不能热敷,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属正常情况。华商报记者 李琳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李琳)4月28日,华商报记者从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宝鸡市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预计5、6月份将出现高峰,专家提醒市民: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孩子的预防...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