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走的时候我才8岁,我一直觉得有一天我爸会回来的。”32岁的燕燕(小名)说起父亲哽咽了。“我老伴过世前,嘴里一直喊着我娃的名字,我想在离世前能见娃一面,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说起儿子,83岁的林翠娥直抹眼泪。
1990年,嵩山少林寺来宝鸡开办气功班,当时家住宝鸡市宝鸡县硖石乡(现金台区硖石镇)林家村七组的贾新焕报名学气功,1991年他跟随着气功班去了汉中,之后和家人失联,至今已25年。
老母亲:盼有生之年见儿子一面
18日,金台地税局工作人员在对帮扶对象林家村贫困户入户调查中了解到,今年83岁的林翠娥老人有个儿子已离家25年了,老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儿子一面。工作人员联系了华商报记者,希望通过媒体帮老人找儿子。
19日,华商报记者来到硖石镇林家村林翠娥家,院子里,放在窗下的一口直径1米左右的大缸格外显眼。“这是我爸以前杀猪用的,我们一直留着。”贾新焕女儿燕燕说。
据林翠娥讲,贾新焕是跟随自称嵩山少林寺的人学气功离家出走的,至今已25年。“我都83岁了,心脏也不好,就希望能再见我儿一面。”老人抹着眼泪说,儿子是1953年出生的,现在也该63岁了。
贾新焕离家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妻子和一对儿女,儿子当年10岁,女儿仅8岁。如今,儿女都已经成家。贾新焕父亲在2004年过世。“我老伴过世前,人糊涂了,但他临终前一直喊着贾新焕名字。”林翠娥哭着说。
贾新焕妻子林长娥给华商报记者看了一份复印的1990年11月12日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内容为:少林寺徳禅方丈弟子首次来宝鸡传技,向社会招气功班,落款为中国嵩山少林寺、常开武术气功队。林长娥说,贾新焕当月就报名参加了少林寺硬气功班。1991年正月初七八晚上,贾新焕回家说气功队要去汉中,他要跟着一起去,当时一起回家的还有一个叫李小青(音)的宝鸡人。走后到当年收完麦子,贾新焕都没回家。
林长娥说,家人着急了,这个时候老公公就和亲戚一起寻找贾新焕,他们去过汉中、嵩山少林寺、甘肃等地,只要听到一点信息就找过去,但总一无所获。因孩子小,自己没啥文化不知道咋找,大概1991年冬天,林长娥和姐夫一起到市区一派出所(具体派出所名字不记得)报案,就想着从派出所了解看丈夫是不是出意外了。
蹊跷的是,在父亲第一次出门寻找的时候,家里收到了一张从汉中寄来的300元汇款,但汇款人是一个不认识的名字。由于时间久远,当年的汇款单已找不到。
妻子:盼他回来给孩子完整的家
林长娥说,因为丈夫的离开,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两个孩子本来学习都不错,但最后初中毕业后都辍学了,现在都在外面打工。“过去的就过去了,我还是希望他能回来。”林长娥说,婆婆年龄大了,一直盼望着能见到贾新焕,如果他能回来,让他赶快孝顺老母亲,同时给两个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林长娥至今仍保留着的全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华商报记者看到,这是一张4寸左右的黑白照,照片中他们一家四口满脸带笑,显得很幸福。照片原来是贴在镜子背面的玻璃里,后来,镜子破了,林长娥发现,因照片已被玻璃上粘住,要是强取照片会被破坏,她就将照片和玻璃一起保存了下来。
“走的时候连身份证也没带。”林长娥给华商报记者看贾新焕当时的身份证,证是1988年签发的,一些信息是手写的。
女儿:我一直觉得爸爸还会回来
“我爸走的时候我才8岁,但我一直觉得他会回来,奇迹会发生。”燕燕说,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回避父亲这个话题,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人。父亲当年做点小生意,他家在村里也算是富裕的,1991年,他们家已有了单桶洗衣机、彩电和沙发。该村村主任也表示,燕燕家当时在村里经济条件算好的。
燕燕一直不知如何找起,她最近在关注央视寻人栏目《等着我》,也想通过这个栏目找父亲。
如果您是贾新焕,或者您知道他的去向,请和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帮老人圆梦。联系电话:0917-3201320
华商报记者 宋秉琴
新闻推荐
“中高考直通车”系列报道1备战高考语文“考纲、题型、方法”心中有
2012年《华商报·今日宝鸡》开设“中高考直通车”系列报道,如今已经走过4年考试季,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奉献了一份份详细的名师讲解、备考攻略、政策解答等服务信息,《华商报》这份您身边的报纸,一直默...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