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 30岁以上宝鸡人的脑海里,那一排书摊曾是市区南关路上一道不可不提的风景。那些在南关路书摊上看书的时光,也成了许多宝鸡人的共同回忆。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听听他们对南关路书摊的回忆。
书摊在南关路西边,由南到北,倚着炎帝园东围墙的栅栏一路摆开。南以华宝照相馆为界,北以炎帝园东门为界,最盛时有近 20家书摊同时营业。每家书摊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即使是一两家偶然有事,没有出摊,其余书摊也会将那里空出来。
对 于 1986年出生的刘军来说,书摊让他的童年格外幸福。刘军小时候家住经二路西段,小学时每年寒暑假,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家中电视锁在电视柜中,他便出门到书摊看书打发时间。刘军回忆说,每天上午九十点,摊主骑着三轮车来到南关路,将两块木板撑开,用松紧带或布条勒住的书就露了出来,再围着书摊,放上十余把马扎,书摊就算正式营业了。书摊最前方,永远摆着一圈少儿漫画,中间是立起来的各类杂志,最后方则是各种言情、武侠和流行小说。上世纪 90年代末的时候,一本漫画 2角钱,杂志 3角,小说 5角。读书的人也依年龄段分开坐。刘军当时每天坐在最外面,对各种漫画爱不释手。比他稍大一些的初中生,大都坐在中间位置,翻看着《读者》《故事会》《科幻世界》之类的杂志;在书摊最里面坐着的,年龄层从青年到中年不等,他们对各种小说的兴趣最浓。
到了下午四五点,书摊就逐渐收了,因为南关路夜市即将开始,经营各种小吃的摊主将在书摊的位置上继续摆摊营业,直至深夜。
1980年出生的杨少平对书摊的记忆也很深,他是书摊的老读者了,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上小学时,许多书摊上还有连环画。四大名著的连环画都是大师画出来的,线条流畅,人物传神,有一种说不出的古典韵味;《欧也妮·葛朗台》《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的外国文学,在连环画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还有一种连环画,是将电影画面逐帧截图,辅以文字说明,比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从奴隶到将军》《黑三角》等,这些连环画填满了杨少平的童年时光。等长大一些了,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又将杨少平牢牢“拴”在书摊上。
在 1983年出生的赵汀的记忆里,不论南关路上车再多,书摊处永远是安静的。不论是读者还是摊主,大家都捧着书,静静低头看着。摊主间偶有抽烟闲谈,也是离开书摊,站到马路边去说。冬天时,每个书摊都会用半透明的塑料布围起来,在中间生一个蜂窝煤炉,这时大家不论年龄,都围在炉子边。隔了一层篷布,书摊更加安静,只能听到翻页声,这也是赵汀最享受的时刻。那时,一本图书的价格在数元至数十元不等,对于零花钱不多、但又偏爱阅读的赵汀来说,在南关路书摊读书的日子就是他的幸福时光。
到了 21世纪初,因为城市改造和利润偏低等原因,在南关路摆书摊的人逐渐少了;后来,还有一部分人在少年宫门前短暂摆过一段时间;再后来,南关路改造,这里的书摊也完全消失了。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大地回春,人勤春早,一场旨在共谋发展大计共聚发展合力的宝鸡发展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加紧筹备。各方贤达将汇聚宝鸡,为宝鸡献智出力,为发展建言献策。这既是宝鸡在新时代实现追赶超越的“...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