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丽萍
一头齐耳短发、一件中式上衣、一张亲和笑脸、一路专注聆听…… 4月 3日,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近距离感受了青铜文化的厚重深沉与博大精深,言谈举止间尽显知性之美,尽展学者风范。
当天上午,一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蒙曼便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展馆之内,她详细听取了“国之重器”的考古发掘历程和当地农民护宝等故事。看着一件件纹饰精美、铭文完整的展品,一个个还原西周时期先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模拟场景,蒙曼兴趣十足,她不时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探讨交流,感叹先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文化也好,旅游也罢,要‘火\’起来,必须先跟人们的精神生活对接起来,否则它会永远被埋藏在地下,或者是供养在博物馆里。”蒙曼说,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周成王带队出巡,可以说,最早的旅游就发生在宝鸡,而周穆王在位 55年,每年都要出游,也可以说是“中国旅游第一人”。宝鸡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文化,是一座有灵魂、有精神的城市,也是一座能好好挖掘文化、发展旅游的城市。
“宝鸡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工业城市,迫切需要转型发展,而在转型发展中文化不可或缺。”蒙曼表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下,宝鸡还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挖掘文化内涵,并利用好它。当蒙曼得知宝鸡是全国青铜器出土级别最高、数量最多、铭文最多的城市时,她建议,要想办法让从宝鸡走出去的国宝“回家”巡展,这些“国之重器”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又将迸发怎样的力量?都是值得我们尝试和期待的事情。我们应该以此来让更多的家乡人看见它们、喜欢它们,让小学生、中学生熟知宝鸡的历史,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家乡故事,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城市发展。
新闻推荐
■篇章亮点《记忆宝鸡》:观周风秦韵、寻文明根脉《魅力宝鸡》:如今幸福宝鸡的魅力,开放包容《腾飞宝鸡》:科技化、现代化的未来宝鸡■会前花絮宝鸡明天更美好4月2日下午5时许,在宝鸡市行政中...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