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岐山新闻 > 正文

王秀利24年创业路上不断打拼摸索

来源:咸阳日报 2015-11-17 22:39   https://www.yybnet.net/

“不断打拼摸索,踏实认真做事。”

本报记者 宋超

“老板,给我来一碗臊子面!”“老板,一个肉夹馍,一碗擀面皮……”11月16日,位于秦都区陈杨办金泰社区的一家岐山臊子面馆内,坐满了前来吃面的客人。下午3时,忙了一上午的面馆老板王秀利趁着休息的空当,和记者聊起了她24年的创业故事。

孩子交不起学费 出来摆摊卖凉皮

今年53岁的王秀利是宝鸡岐山县人,20岁结婚后,与爱人以种地为生,婚后不久,有了一对儿女,农忙之余,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爱人靠在外打零工维持家中的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中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大。“记得女儿上一年级时,家里的积蓄不够给孩子交学费,在村子里借了一圈钱,总算凑够了孩子的学费,儿子长大后也面临上学,全家人还要生活,如果当时能做个小买卖,就可以养家糊口了。”王秀利说。

1991年,王秀利经朋友介绍,跟爱人一起拿着借来的500元钱,来到民生西路,摆起了凉皮摊。“当时日子很艰难,我们就在摊点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每月还要交30元房租。”她说,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起早贪黑,早上4点多出摊,晚上11点多回家后,还要制作凉皮,熬制调料水,摊位费每月160元,一碗凉皮5角钱,辛苦一个月,除去一切成本外,净利润为900元,自己和爱人高兴地跳了起来,当时想着够给孩子交学费了,还能买衣服和玩具,随后,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当年挣了2万多元。

不断打拼摸索 把卖凉皮当成事业

在之后的4年里,随着王秀利和爱人不断打拼,客源多了,有时吃凉皮的人排起了长队,此时,她还发现了一个情况,每到春节期间,人们在家大鱼大肉吃腻了,总想吃个清淡的食物,那年春节,王秀利和爱人没有回家过年,而是骑着三轮车到渭滨公园门口卖凉皮,仅一个星期,就挣了3000多元。

两年后,王秀利把两个孩子接到了咸阳上学,还在联盟三路租了一间门面房,继续经营凉皮生意,一直坚持了五年。“那时候,门面房每月600元租金,除去孩子上学的费用和全家人的生活成本,5年下来挣了6万多元。”她说,5年后,自己花了6000多元在文汇东路接手了一个正规的凉皮店,又继续经营了几年,其间,买了房子,给老家父母盖了新房,两个孩子也分别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陆续成家。

2011年,王秀利来到金泰社区,盘下了一间店面,开始经营岐山臊子面,店里雇用了6名附近失地农民的子女,至今一直都在工作。“到目前,除去员工工资,食品原材料费用等各种成本外,每年的纯利润为10万余元。”王秀利说,创业的24年里,经过摸爬滚打,才有现在的成就。

做事要踏实认真

在夫妻俩精心打理下,面馆生意一直很好,收入也不错。王秀利说,为了让顾客更加满意,自己还会经常询问顾客对面的评价,根据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口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如果不用心思,哪有啥回头客,更谈不上生意好了,给孩子和员工开个好头,要让他们感受到做一件事情,必须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去做。”(B)(12)

新闻推荐

关中粮仓:“花盆里面种庄稼” ——秋播时节话种粮(一)

本报记者元莉华乔佳妮实习生崔可嘉8月份的严重伏旱刚过,9月中旬的连阴雨又至,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双重打击。“关中的小麦根在不到20厘米的耕作层横向生长,像席子一样缠绕盘结在一起。根太浅,既不...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秀利24年创业路上不断打拼摸索)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