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通江新闻 > 正文

“金融活水”润泽脱贫花开 ——巴中创新“六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巴中日报 2017-09-17 08:44   https://www.yybnet.net/

巴州区化成镇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帮助村民识别假钞

巴中是国务院确定的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面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双重任务,以及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等现状,巴中扶贫开发对资金需求十分迫切。

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要让这些地区“拔穷根”,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如何充分发挥金融“造血”功能?9月11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了解到,该行牵头全市金融机构创新探索出“政策导向引路、普惠金融筑基、信用体系搭台、产品创新唱戏、平民教育助力、示范工程带动”的“六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聚焦“六个精准”,“金融活水”润泽脱贫花开。

用好用活小额信贷贫困户贷款“不差钱”

为让每户贫困户都能获得“一对一”金融支持,巴中市在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全面推广“央行扶贫再贷款+个人***贷款”“央行扶贫再贷款+银行(政府)+企业(项目)+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实现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同时,把扶贫小额信贷职责下沉到村,在村成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小组,履行一定的评级授信、放贷初审、风险防控、贷款催收和呆账风险补偿核算等责任。

李会莲是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村民,想起两年前拿到贷款的场景,李会莲仍感觉像在做梦一样:在向银行申请贷款后,村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小组很快对她作出信用评价,原则上她可以贷1万元,但银行却贷了2万元给她。“她家虽然穷,但我们了解到她诚实、善良、勤劳、守法,而且有养牛技术,村里干部群众对她的评价也很好,因此多放贷款给她,支持她创业。”巴中市农村信用社相关负责人说:“只要你有信用,穷也‘不差钱\’。”

截至今年6月,全市涉农金融机构累计获得扶贫再贷款余额22.4亿元,带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06亿元,支持355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增收项目。

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借助农村金融贷款发展葡萄产业

构建信用贷款平台保障信用农户“方便贷”

“自从被评为信用户,贷款变得容易了。”南江县天池镇栗园村村民何南江感慨,从建厂之初的10头牛发展到如今100多头,这多亏了当地信用农户无抵押贷款政策。

农户之所以融资难、融资贵,信用评级缺失是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来,巴中市积极推进农户和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探索信用农户无抵押贷款。在巴中,像何南江这样受益的农户越来越多。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获悉,巴中市着力构建“大数据+多功能+广应用”的金融扶贫信用服务立体网络,开发“两库两网一平台”,数据库联通至政府部门及全市350多个涉农银行网点,加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付惠农”“金融***”等子模块,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创新信用类扶贫金融产品,实现全天候、无障碍银企、银农对接,贫困户融资效率和可得性得到有效提高。截至今年6月末,巴中市“库网平台”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44.0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10.38万户,授信额度达28.56亿元。各类经济主体利用网上融资对接平台融资成交1994笔数、金额58.3亿元。

在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巴中市也将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探索方向,推进“库网平台+再贷款+示范基地+***”“库网平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等应用模式,寻求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新路径、新渠道、新方式,发挥对金融扶贫的支撑作用。

平昌县青凤镇龙井村村民借助金融扶贫政策发展乡村电商产业

设立十项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放心贷”

在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聚居点“枫香书院”,从附近深山迁出的19户贫困户在这里安心居住。

为确保贫困户留得住、能致富,中国人民银行平昌县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五小”产业,搬迁户办起了超市、农家乐,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玉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青凤镇红宝村时,平昌农科村镇银行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来。扶贫小额信贷可享受财政最高5%的贴息,贴息后,部分贫困户的贷款利率实际上为零,基本没有还息负担,在企业务工还有工资收入。

近年来,为让每一个贫困区域尽可能享受金融保障服务,巴中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农业担保、返乡创业等十项担保和补偿基金,已投入资金11亿元,其中到位***专项发展基金2.5亿元,全市63个贫困村共到位部门扶贫帮扶基金1300万元。同时,充分运用各项扶贫政策,组建扶贫融资担保公司,引导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省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扶贫。全市保险机构遵循“保本微利”原则,面向贫困户推出一系列扶贫普惠保险,近三年累计理赔4.57亿元。推动巴中市各类主体发行扶贫效应债、双创债、各类中长期企业债等,通过金融市场募集资金支持扶贫。

恩阳区群乐乡新河村村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增收致富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确保资金“用得好”

发展产业,是扶贫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巴中市创新推广“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个人***贷款+商业贷款”金融***模式,选择恩阳区、平昌县先于全省试点金融***示范区创建,撬动资源加大对本地特色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培育形成一大批有规模、有发展潜力、有影响力、能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特色产业。

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以扶贫再贷款为引导,指导主办银行以此为基数放大贷款倍数,七彩林业基地农户承贷,七彩林业公司以土地流转收益权及二次流转权抵押、苗木质押实施担保,财政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贴息,政府按60%的比例承担贷款损失责任,形成“扶贫再贷款+银行+公司+基地+农户+政府基金”的“1+5”支农模式。

5年来,得到支持的七彩林业在南江、平昌、巴州、恩阳等县(区)带动农户发展彩色苗木 2.55 万亩,覆盖 22 个乡 62 个村 188个社,参与受益农户达7293户。2016年吸纳贫困人口1500多人,贫困户户均劳务收入近6000元。

目前,巴中市成功打造15个“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以及光雾山、诺水河、七彩长滩等20余个旅游景区,示范基地及旅游景区累计获得信贷资金近105亿元,辐射近87个行政村、覆盖10万余人。

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七彩林业苗木种植基地

扎实开展金融帮扶助力贫困群众“快致富”

为让群众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巴中市创造条件吸引域外金融机构落户巴中,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推广手机银行、二维码支付等现代化支付工具,实现金融IC卡在城市公交、校园、社区、医院、旅游景区等领域应用。同时,创建“巴中市晏阳初金融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农村金融书屋捐建、农民金融夜校、“文艺扶贫汇演”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定点帮扶、融资需求调查活动,构建起“市县乡(镇)村四级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2017年1月,记者跟随一群金融服务志愿者走进恩阳区兴隆镇北斗村。在村委会广场,志愿者们搭起展台、摆上资料、拉起横幅,讲授起扶贫小额信贷知识。近两年来,这样的宣传活动,他们已开展了150余场、农村受众超过2万人次。

巴中市晏阳初金融志愿服务队以“服务广大群众,开展金融帮扶”为己任,下属7个分队、13个支队,有400余名登记志愿者。除送金融知识下乡、开展贫困救济外,还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与126家农村经济组织、42个贫困村建立了“点对点”对口帮扶。近两年来帮助327户贫困户和59个农村经济主体促成贷款融资446笔、金额7800万元。

在帮扶过程中,服务队还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向巴中金融网等平台申请注册和上传产品信息,联系银行客户推介产品。其中,通江县服务支队协同工行通江县支行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成功对接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将巴山土猪肉、“裕德源”银耳等本土优质农产品远销至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交易量超过2200笔,实现销售额427万余元。(本报记者唐霞/文 夏雨/图)

新闻推荐

文化 乡村建设的软动力

田园小议□左杉近日,通江县首个由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基金投资的乡村俱乐部在永安镇得汉城村创建。该俱乐部采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开展集文化院坝、农民夜校、影...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金融活水”润泽脱贫花开 ——巴中创新“六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