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合浦新闻 > 正文

两千年前就是“萌宠”

来源:广西日报 2018-02-22 06:5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刘豫龚文颖

作为与人亲密接触的动物,狗被认为是六畜之中最有灵性的。自古以来,我国多个民族都流传着各种神犬的传说,这些民族的后裔,也将对犬的敬畏以各种形式寓存于民族风俗习惯中。生活中,与狗相关的民俗事项也很多。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的民族文物中,就有瑶族青布龙犬图刺绣品、瑶族青布挑花女上衣等。其中的瑶族青布挑花女上衣,属于龙胜红瑶女装,衣袖及领襟处有大面积桃红色及彩色挑花刺绣,纹样有几何纹、龙犬纹等。

铜鼓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物,狗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被刻画在铜鼓上,流传至今。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藏品中,就有一面十二生肖纹铜鼓,鼓面中心为12芒太阳纹,芒间点缀心形纹,向外由单弦分成11圈装饰,分别是“酉”字形纹、“S”形云纹、十二生肖间斿旗纹等等。

战国至东汉时期,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广西左江两岸的崖壁上描绘了大量的岩画,其中就有犬的图案。岩画中出现的犬,几乎都是采用“正面蹲式人形+兽”这个经典组合。兽的形象是竖耳、张嘴、弯腰、弓背、曲腿、尾上指或后扫,呈现向前小跑的姿势。它们大多处在正面人身形象的下方。有的学者把它释为马,认为是画中人的坐骑,但更多学者将其释为狗,认为是祭祀活动中的圣物或牺牲。

狗是什么时候进入人类家庭生活的?专家们认为,至少在两千年前,狗已经成为广西家庭中的“萌宠”了,这可是有一大堆文物可以佐证的。

出土于梧州市白后村的一只汉代陶卧狗,是一只典型的南方家犬——它乖巧地趴在地上,昂首、咧嘴、竖耳,尾巴上卷,贴于臀部。

这只陶狗的形态相当逼真,与现在的中华田园犬很像,神态稚趣。梧州人养狗的历史至少能追溯到东汉之前,当时养狗一是用于打猎,二是用于看家护院。

广西其他地方的养狗历史也相当悠久,人们对狗十分喜爱,在死后也要用狗雕像随葬。合浦县的风门岭汉墓出土了两件铜狗,经考证是西汉晚期的作品;合浦县丰门岭六号汉墓,出土了一批东汉早期的陶狗、铜狗;贺州凤凰岭汉墓发现了两件东汉晚期的陶狗;在贵港市深钉岭汉墓,也发现了一件东汉晚期的陶狗。

在广西现存的文物中,狗不仅以单独的形象出现,还存在于“合家欢”式的陶制明器(指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模型中。

狗自然是陶制明器的重要“配角”之一——广西博物馆馆藏的一个三合院重檐陶楼(东汉),长宽高约二三十厘米的小楼由前屋、后屋和一侧厢房构成。前屋正中设一门,一人持械守卫,左墙墙根处开凿了“Ω”形的狗洞,一只狗探首洞外。屋里有一个人在舂米,一只狗昂首趴在门边。

这件陶屋堪称东汉时期广西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在合浦县、贵港市、梧州市、桂林市等地的汉墓中,也出土过不少陶制明器。从它们身上,能清楚地看到当时广西流行的民居建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信息。有趣的是,在一些陶屋模型中,大多数在墙根处设有“窦洞”,方便看家护院的犬只进出。象征庄园生活的陶屋明器,象征家庭生活的犬类形象,无不折射出广西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万斤蔬菜滞销 贫困村民心焦 廉州镇社会各界为贫困户解忧愁

图为村干部给爱心企业搬运青菜。彭晖婷摄本报讯(记者罗伟通讯员彭晖婷)临近春节,合浦县廉州镇中站村产业扶贫基地果蔬种植合作社种植的8000公斤绿色无公害火筒菜喜获丰收,但种植户们却笑不起来。据悉...

合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丝路话石狗2018-02-22 00:00
“牵”人的藤2018-02-17 09:33
猜你喜欢:
评论:(两千年前就是“萌宠”)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