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江
核心阅读: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被寄予厚望,贯穿全文始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区科技部门将把贯彻落实好《意见》作为全区科技工作的总抓手,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支撑引领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内涵丰富、项目明确、政策具体、操作性强,支持力度大,进一步明确了广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指导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 日,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谢迺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谢迺堂指出,《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全面指导、全力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个专门文件,在一些条款、内容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具有许多突出亮点。其中一个重要创新点就是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贯彻到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谢迺堂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区科技系统将进一步增强抓机遇、促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动力,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早日建成创新型广西,使创新成为驱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谢迺堂强调,具体地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科技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做强做大我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工业方面,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汽车、食品、石化、冶金等千亿元产业发展,策划构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推进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对提升产业素质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每年攻克50项以上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获取60项以上专利,实现重点产业领域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接近先进省区水平,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方面,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我区特色农业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转化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继续做大做强甘蔗、桑蚕、木薯、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二是以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为契机,引导和帮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自治区开展“企业服务年”,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企业科特派”等工程计划,积极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整合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等资源,形成一批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继续面向我区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行业内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和联动,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辐射和转移。
三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广西创新体系。紧紧围绕促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着力消除制约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大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集成、开放、共享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深化部区会商制度,推动厅市会商,加强厅际间的协调合作,积极探索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是以构建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着力点,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科技基础条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目前制约我区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特别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匮乏。今后要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特别要在我区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我区,集聚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引导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我区集聚,广泛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区自主创新服务。
五是以加快高新区发展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桂林、南宁、柳州和北海四个高新区建设,支持高新区内高科技企业参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专项的实施、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高新区的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加强已有的4个高新区的基础上,做好柳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加快推进梧州等符合条件的地区建立自治区级高新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和配套衔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抓紧研究制定战略规划,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海洋等产业。
六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紧紧围绕全区5000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大力推动绿色城乡建设、人口健康与重大疾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和重大灾害预警预报等方面的科技进步,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七是以加强自主创新的考核和监测为抓手,积极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开展对市、县党政“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考核和对各地推进科技进步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把考核结果和监测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一把手”亲自抓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建设创新型广西的有关法规和若干配套政策,建立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定期检查督促政策落实,为建设创新型广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猛)为加强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政府近日决定成立自治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共同...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