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海讯 (记者/罗侠)北部湾畔,大风突起,恶浪滔天……“涠洲岛一岛民在台风中严重受伤,急需转移到北海市进行抢救!”接到报警后,广西海警一支队立即展开“孤岛救援”:海警船在风口浪尖中颠簸往返几个小时,为受伤群众搭起了“生命之桥”。3年多来,驻北海官兵已救援遇险船只28艘,直接救援遇险群众35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
近年来,该市以着力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狠抓双拥各项工作及优抚政策的落实,全力打造立体双拥网络,在市辖县(区)、各乡镇(街道)以及驻军团以上单位都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驻市部队长年有3名干部在市双拥办合署办公,在全市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军地配合、部门协作、权责分明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不仅为全市双拥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为群众在危难之时部队官兵及时伸出援手打造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演绎出一起起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去年的一天晚上,涠洲岛滴水村村民张某在家突然昏迷,急需转移到北海市的医院抢救。绝望中,家属向部队求助。立体双拥报警网络立即将情况转给海上救援经验丰富的广西海警一支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海警在第一时间派舰艇载着北海市人民医院的两名医务人员全速赶往涠洲岛,载上病人后疾速返航。病人得救了。北海市竹蔗寮村的万世婷和梓桐木村的冯治叶两名“春蕾女童”既有着同样的不幸,也有着同样的幸福。由于家庭贫困,已到入学年龄的她们却无法读书。海警艇官兵得知情况后,将她俩纳为长期帮扶对象,呵护她们健康幸福成长。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爱心“接力棒”却不曾间断,并将继续传递下去。
浓浓双拥情,暖暖军民心。北海市双拥活动呈现出社会化、基层化、经常化的特点。2007-2009年共投入3170多万元支持部队完善营房、仓库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为官兵的生活和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广大官兵则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3年多来,驻北海部队为汶川地震、广西旱灾冰灾、玉树地震等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参加抢险救灾156次,结对帮扶贫困村12个,资助贫困学生860多人。
近年来,北海连续5次被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两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江本报通讯员黎霞北京与广西,相距2000多公里。然而,常常有许多只无形的手,把两地紧紧相牵。科技部与广西建立的部区会商制度,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3月,科技部与广西签订了...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