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艳萍 曾俊峰
眼前是一个与电脑主机差不多大小的铁盒子,存储的容量达52T,这是什么概念?1T为1000G,52T就是5.2万G!
这样的存储器,可容纳整个大英国博物馆的馆藏资料所有信息;如果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机密文件等重要数据备份后存入存储器并放置异地“灾备”,即便这个城市遇到灾难文件被毁,“灾备”的数据仍可发挥关键作用。
这就是云存储。生产商创新科公司,由于掌握存储核心技术并拥有近百项发明专利,已成为中国第一存储品牌企业,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对手。
2009年2月,这家在亚洲第一个启动云存储的企业,正式进驻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仅半年多时间便建成投产,当年产品就打入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市场,完成首批512万美元出口订单,更与英特尔、伟创业等世界产业巨头在下一代存储技术和产业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又新开发存储魔方BOX400,这款针对中小企业、小型办公及家庭应用而推出的4盘位多功能NAS存储设备,已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创新科把北海作为生产基地,未来还将在北海设立自己的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今年北海创新科销售额将力争突破两亿元,创新科将用创新和研发助推北海信息产业发展。”北海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岭说。
与创新科公司一样,过去两年内,长城计算机公司、景光电子、中电兴发、宇能科技、陆顺物流、金华科技、八达光电、翔鸿电子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陆续落户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一大批包括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全数字架构监控系统及模拟数字地球系统技术、LED自适应显示器、陶瓷金属超级润滑油在内的高科技低碳项目频频亮相。
两年前的6月,中电北海产业园还是一片荒芜;两年后,这里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地,首批建设的686亩土地早被企业瓜分完毕,前来考察和有意进园的企业依然络绎不绝。
“中电北海产业园发展如此之快,除了广西北部湾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外,更重要的是北海创新思路,与央企合作,在北海工业园区内划出“园中园”,开创以园招商、由央企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的新模式。”北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新国说。
比如,中国电子集团公司品牌的强大号召力配以北海的全面扶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园区显示出令人惊讶的成长速度:
长城计算机公司来了,这个国内第一个生产计算机的厂家不仅动作快、生产红火,很快还引来了快迅达、广聚泰等配套企业入驻;
创新科来了,不仅迅速攻城略地,还引入微软在国内的合资公司上海微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国内生产电脑重要零部件的大型企业景光电子来了,这家研发、生产销售铝电解电容器的企业,在北海扩展生产规模后,声称要力争在2012年做到业界的“国内老大”,目前正与深圳朗科科技洽商合作事宜,计划在北海全面打造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配套及电子产品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中电兴发来了,将在园区内建设全数字架构监控系统及模拟数字地球系统技术演示中心;
北海金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来了,它将利用北海优越的太阳能及海水资源,生产户式地源热泵三用一体空调机,让北海成为利用地源热泵系统集成的节能示范城市;
深圳陆顺物流有限公司来了,致力打通北海-深圳的快速干线,通过公司20多条全国专线将园区内企业的产品配送至全国。
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索耀宗表示:“中电北海产业园将立足高端,构建产业链,打造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力争在未来5年内形成以计算机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存储产业为主体,LED、太阳能、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并存的产业体系,入园企业达100家左右,其中年生产总值过10亿元的企业10-20家,过亿元的企业30-50家,创建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到2015年,园区实现年生产总值300亿元,税收规模6亿元以上。”
记者观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一个经济后发展地区,在人才、技术严重缺乏,产业、物流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发展进入门槛要求很高的电子产业?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的发展路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北海市委、市政府做得很聪明,他们与中国电子集团合作,给地,给政策,全面扶持,由中国电子集团投资建设招商。中国电子集团是国内的行业老大,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只要该集团在哪里落户,将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产业闻风而动,由此会产生招大商、大招商的良性循环。
通过中国电子集团的运作,相关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仅仅两年多时间,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与启动不久的台湾电子产业园一道,迅速发展成为广西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地,使北海市成为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快、产值最大、基础最好的城市。
诸多媒体在描述中电北海产业园时,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奇迹”和“硅谷”。
尤其是去年,中电北海产业园每个月都在创造奇迹:每月都有新项目开工建设,每月都有新纪录产生,每月都有重要企业入驻填补北海、广西产业的空白,更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创汇”的高质、高效的建设速度。
虽然北海发展电子产业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包括产业、物流、生活环境、人才等配套仍与投资者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离“硅谷”的目标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北海毕竟播下了未来“硅谷”希望的种子。
利用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这一平台,北海将成为北部湾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电子产业基地,这一天应该不会很遥远。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曾俊峰)养猪场红红火火,酿酒坊蒸酒飘香。铁山港区营盘镇塘仔村党员创优示范户林发成,通过学习蒸酒和养殖实用技术,年创收20多万元。如今,在北海市,像林发成这样的创先争优典型越来...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