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然
编者按: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对外开放开发合作步伐加快,广西与越南乃至东盟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也日益从过去的以陆路通道为主,拓展为陆海并举,全方位宽领域相互开放开发,共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业已成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实际运作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如何把握机遇,务实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本文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建议。
中越两国已划分了北部湾海域,签订了《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议》。两国政府还决定共同建设“两廊一圈”经济带。“两廊一圈”中的“一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是以海洋经济合作(含沿海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的。
北部湾沿岸越南经济发展态势
多年来,越南海上交通业(含港口、海上运输、造船业)持续高速增长。
海防是越南海上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同时,又是越南主要的重工业城市,拥有一批越南一流的造船、建材、化工大企业,而轻工业也占有一定的份量。
与广西接壤的越南广宁省的海港,目前还承担着向中国运输鸿基煤的任务,广宁正在建设的盖邻深水港,将是越南一流的大港口。清化省有疑山深水港,海上交通相对发达,是越南引进外国投资最多的10个省之一。广平省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工厂化养殖对虾。广治省有两个海港(越门和松门),渔场盛产虾、墨鱼、海参、海鱼。按国际粮农组织统计,广治沿海渔类总资源量6万吨。沿海还能养殖虾、蟹等海产,松门海滨浴场有“海滨浴场之王”之称。造船业正在提高产业档次。河静省正在发展吴昂深水港,该港的远景潜力将超过海防港。
上述各省的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韩国、日本。西方国家,俄罗斯和东盟其他国家也有投资。中国大陆投资已占广宁省外来投资的首位。海防市获得的外商投资最多,特别是有较多西方国家的投资,而且较均衡,水产、农业、旅游等第三产业都有。各省都在大力发展海滨旅游、海上交通、易于吸引外资的沿海工业(正在大力兴办外向型工业园区)和造船工业。与中国的环北部湾合作是越南这些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北部湾沿岸越南各省出口的产业主要有:煤、海产品和海产品加工(大宗产品是冷冻虾)、大米、手工艺品、服装鞋类、针织品、委托加工产品、茶叶、花生、淡水鱼类、钛砂矿、高级木材、纤维板等。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主力。当地海洋水产业正从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发展。各省在长期经济规划中还提出要重点发展港口服务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
对越产业合作思路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紧邻的越南广宁-海防地区的大工业、大企业可以开展互利互补合作,双方都拥有沿海大港口,便于利用北部湾这条“海上铁路”进行来往。针对越南的产业结构特点,广西对越开展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时,第一产业方面应主要是进行海洋水产业方面的合作,第三产业方面主要是交通方面的合作。
目前,外商(尤其是台商)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和越南沿北部湾地区的投资都很高。而中越两国的投资环境各有优势。因此,外商很可能将适合在中国投资的项目与适合在越南的投资项目分开进行。但由于都是外资项目,难免会有许多联系(甚至可能形成产业链),我方对此应密切关注。
双方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都有不错的旅游资源,应开展海上旅游合作,如北海银滩-越南下龙湾-海防涂山海滩等旅游联线合作。双方在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保方面也有很多可合作的方面。此外,越南在北部湾地区海岛较多,近年来也开展了一些开发活动,有些规模还较大(如吉婆岛),但面临资金、技术方面的困难,中方可以资金和技术来与他们合作开发。
对越渔业合作思路
中越两国签署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已有5年,开展了初步的合作。如互通信息、海上互助、互相交流海产捕捞和养殖技术与经验等等。
越南大多数渔船主要集中开发越南海域的渔业资源。越南渔民进入共同渔区作业的捕捞工具主要还是一些木质的、装备落后的小汽船,功率在60—300马力之间,进行钩吊、刺网、围网和拖网捕捞作业,活动分散,抵抗风浪能力低。中方的渔船一般来讲要大一些,装备和抗风浪能力更好一些,远航能力要强一些。
在共同渔区水产资源的联合调查方面,越方要依赖中方,越方希望中方专家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北部湾属于半封闭海湾,风浪小,适宜于养鱼。中国的捕捞技术和养殖技术比越南高一些。目前的合作较多集中于共同渔区。下一步应考虑更多的一些合作途径,例如,越方的鱼类资源丰富而捕捞力量不足,是否可由中方渔船越境捕捞,然后按一定比例向越南交提成。越南下龙湾地区海上石山众多,海面相对风平浪静,适宜水产养殖,目前越南开发得还不够,中方可考虑采取承包养殖的办法前往开发。
此外,还可将我方较先进的渔船动力装置、网具、养殖工具等出口越南,以渔业合作带动我方渔业生产工具的出口。
对越海上交通运输合作思路
2008年,越南港口吞吐量达1.938亿吨,越南航海业目前共有50万员工。由于市场需求发展更快,目前只在大型专业船舶运输方面能满足货主的需求。越南计划在2020年前,使港口年吞吐量达到3亿吨,并在经济重点地区建设8万吨泊位的深水港、中转港和国际门户港。
越南造船工业目前已能出口5.3万吨的船舶,能生产载运1700标箱(相当于2.2万吨)的集装箱船、1.35万吨的油轮、每小时1500立方米功率的海洋吸沙船、门式驳船、2000吨起降能力的驳船、200座的高速海上客轮、600马力的远海捕鱼船、高速铁壳船、铝壳高速船、6000马力的海洋拖轮等,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从俄国购买船舶的现象。目前,正在上马建造载重10万吨的轮船,计划建造30万吨的船舶、海上油气钻井平台等,出现了造船能力越来越大的趋势。
越南目前全国都还没有一个国际中转港,而我国华南地区拥有5个国际中转港,因此我国的中转港可承揽越南的中转运输业务。广西沿海地区要尽快与越南开通海上货运定期船班,满足零担运输的需要,为中国两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小额贸易服务。港口建设方面,我国的技术与经验要比越南的高一些,可到越南的港口建设招标项目中竞标,承包越南的大港口建设。(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新闻推荐
把精神财富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步伐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侠)12月25日,全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和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表彰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会议总结了2010年全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和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的成功经验,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