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 恒 本报通讯员 杨 宁
6年前,我区只有“一个半”院士。一位是任职于自治区交通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因单位是设在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故算作广西的“半个”。而今,在桂工作的“两院”院士人数已翻了30倍。
“这主要得益于广西实施的人才小高地建设。”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说。
科学发展,人才为宝。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围绕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做好本土人才的培训,一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吸纳优秀人才,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和集聚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人才小高地:点连成线线扩成面
高层次人才紧缺是长期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重要决策:在局部地区、部分领域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小高地。
为此,我区各级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更大的分配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进一步优化吸引、留住、培养、用好人才的软环境。
短短几年下来,全区建立了32个自治区级、近100个市级或区级部门人才小高地,培养了1.24万多名各类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2600多人,形成了涵盖大部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小高地集群。
实践证明,一名领军人才往往可以带起一支人才团队,带动科研、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创新和突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以广西特种新材料研发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为例,先后引进了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等4位院士及其弟子,主持完成了高档金刚石工具开发及应用和彩色刚玉宝石晶体工程化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5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小高地在行业的龙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8年6月,广西药用植物园获得并建成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同年,玉柴与国际顶尖前沿发动机设计单位——英国Brunel大学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作物研发小高地争取到了国际糖业科技专业协会秘书处“落户”,成为作物学科界在中国设立的惟一国际性专业组织。软件研发小高地与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所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亚奥工程技术中心”等。
据统计,目前人才小高地科研项目共计532项,开展科研项目409项,其中国家级56项、省部级221项、国际合作2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69项,获批准专利831个,用于资助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或用于产品研发的经费达33亿。载体单位年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432亿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960亿元,增长122%,年利税额从50亿元增长到74亿元,增长48%。可谓科研和生产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
送出去挖上来 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我算是只北部湾飞出来的海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周怀营——这位广西土生土长的科学家,长期钻研稀土合金相图和新能源材料研究,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积极落实全区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为青年才俊联系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现任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仲民就受惠于此,在材料研究方向做出不少成绩,成为新的学科带头人。
而这只是加强培养本地人才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多管齐下,效果明显:
——2006年至今,小高地送往国内外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达4390人。我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十个知名机构,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关系。
——广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由0个到12个的突破,共有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业科学院等32个企事业单位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我区博士后两站增加至44个,全部覆盖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学科。目前累计进站博士后127余人,成为我区自主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1998年以来,共选拔13批“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45名,其中有25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由各市选拔管理的第三层次人选队伍也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广西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开发的梯次结构。
制定特殊政策 吸纳优秀人才
植起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围绕构建“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要求和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制定了人才调配政策和特殊人才安置政策,并构建起我区与重点院校、人才聚集省市的人才开发引进网络平台。
几年间,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2456人到我区工作和服务,其中柔性引进人才800多名,包括“两院”院士46名,博士生导师321名。
年过七旬的古生物专家陈均远是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选择落户北海,将此处定为研究模式动物的实验基地。由于年龄偏大,单位离市区较远,当地启动高层次人才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定期上门为其做身体检查和治疗,并将结果纳入医疗档案。
“除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外,更感动于周遭的悉心关怀与照顾,让我可以带领团队安心研究。”他说。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还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和服务窗口建设,在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率先组织实施自治区首席专家制度。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留学人员创业园4家,留学人员企业213家,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前来创业,园区内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000多人。
今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1+3人才政策文件,格局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曾俊峰)2010年12月30日上午,开园一周岁的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四喜临门:北海六禾科技公司贴片生产项目、北海惠盛公司液晶电视项目投产,北海电子产业园生活配套项目、北海景光公司...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