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萍 本报通讯员 伍朝胜 李泽文 文/图
仲夏的北海,水天一色,林草苍翠,百鸟欢唱,产业兴旺……一幅幅绿意荡漾、生机勃发、经济腾飞的壮丽画卷,展示着北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近年来,北海先后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最具投资潜力特色城市奖”、“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诸多金招牌,并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三年跨越工程
与“绿”共进
氧吧城市、天然良港、丰沛水产……良好的生态基础让北海人引以为傲。然而经济实力弱、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基础差等问题,又制约着北海经济快速发展。如何打好绿色牌,让水更碧、天更蓝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北海市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大课题。2010年初,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做出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战略决策,标出北海发展路径,到2012年把北海基本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同时,锁定三年发展目标:与2008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翻两番超过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林浆纸、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房地产的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00亿元,建成一批年销售收入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
北海市上下用“绿色理念”抓发展,仅仅一年就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环保双赢的局面。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7.6亿元、增长17.6%,财政收入47.1亿元、增长3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2亿元、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9亿元、增长57.7%。新兴产业兴起加快了“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去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80亿元,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顺利开工,中电产业园发展势头迅猛,北海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以新材料、能源等为主的临港产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列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诚德新材料项目最近竣工投产,明年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20亿元,2013年产业园达到700亿元产值,到2015年将形成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生态农业渐成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创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0个。
生态环境建设
与“绿”齐飞
“北海作为后发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的新路子。”这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共识。以此为立足点,北海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突破。
招商问“绿”。北海市建立健全项目招商引资的审批责任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坚决制止有损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努力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和生态破坏隐患。
为“绿”让路。北海市划定严格的禁燃区,对城市建成区、烟尘控制区实现100%覆盖,北海工业园区成为广西首个“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投入11.2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在全区率先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11家废水国控重点企业全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实行严格的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十一五”期间共关停小火电机组2个、淘汰造纸企业14家、水泥企业7家、砖瓦企业23家、酒精企业3家、陶瓷企业2家。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日均浓度超标率为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分别降低2%和13.4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实现“十一五”末控制目标。
为城添“绿”。北海市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整治市区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环境。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去年投资1250.85万元建成了医疗垃圾处理厂。同时,推进污水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在建和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3家,处理能力19万吨/日,配套管网165公里。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构建绿色立体生态系统,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等各项绿化指标居全区先进行列。
生态文化建设
与“绿”携手
去年,北海市修编了《北海生态市建设规划》,制定了《北海银滩中区规划》,《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家评审,重点对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作了全面的规划与调整,促进景区升级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海洋之窗、涠洲岛鳄鱼山火山口及海底世界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的复核工作;全面推进银滩、涠洲岛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金海湾红树林4A级旅游景区创建,以及合浦古汉文化公园、大江埠3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以24公里长的银滩为“绿廊”、涠洲岛为“绿掌”、红树林观光带为“绿环”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去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果,使北海旅游文化建设“锦上添花”,加快了旅游业与生态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入夏以来,北海成为游客首选旅游地之一。“最火爆的是北海,今天总共加开40多个班次。”广西南宁埌东汽车站业务部副部长弄小玲介绍,该站最近日均开出北海班次近100个,最多时达120多个,日均发送旅客3000多人次。旅游业的日渐火爆,得益于北海的旅游文化宣传。去年以来,北海举办了中外知名品牌酒店高峰论坛、第五届北海海滩国际旅游文化节暨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赛总决赛、北部湾城市形象大使大赛、两广十市旅游协作(北海)联会等赛事会展,提升了北海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去年接待国内游客数增长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9.9%
短 评
树立绿色理念
建设生态城市
今天本版对北海建设生态城市的报道,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动画面。
广西与全国一样,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富有时代风貌、高效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成了许多城市发展的新追求。这些城市注重从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特色出发,树立绿色理念,重视生态文明,探索出符合自己特点的“绿色”发展方式。
北海的实践证明,建设生态城市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多方面协作,全社会努力,就能将“绿色理念”变成“绿色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实习生/杨晓佼记者/袁琳)18个形状、主题不一的街心小花园被连缀在城市主干道上,俨然一条带状的“森林”。去年以来,北海市立体式绿化打造出“树种混种、高低搭配、四季常青、花期常在...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