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铸造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广西日报 2011-12-03 20: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邓 萍 本报通讯员 伍朝胜

“那样的情景,肯定会有人下去救人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10月17日,救起一名落海者“匿迹”多日后被网友搜索发现的市民庞子旺,在北海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坦然说道。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共同关注》等栏目播出了庞子旺等3人救人事迹,并配发了评论《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路人”》。“这件事折射出人们对社会道德、社会正义的呼唤。”很多市民袒露心迹。

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道德的淬砺与提升,在北海,像庞子旺这样的好人、传奇好事不断涌现。在第二届北海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就有40名“师德模范”、“医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和“见义勇为模范”受到表彰。

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明确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先进文化品牌,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实现北海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弘扬主流文化 构建时代标识

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中,北海市推出了一系列活动。2009年5月,北海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随之,从北海历史文化大展播、大展演、大展示等活动提炼出“认知北海、热爱北海、唱兴北海、建设北海”的鲜活主题。这一主题的内核,就是要通过深入挖掘城市历史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价值观,形成友善文明、积极进取的内聚力。

以此为支点,“北部湾海疆文明示范带”、“银滩百里文明海岸”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亮点纷呈。近年来,北海荣获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最具投资潜力特色城市奖”。全市仅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就有183个,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有13个。可贵的是,关爱农民工子女“五送”、义务诊疗、交通安全宣传、助学、敬老、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全员参与的常态性活动。

文化建设产生了强大磁场,一大批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经济泡沫溅飞的外地客,纷纷重返北海置业定居。从福建回北海创业的李子福坦言:“现在的北海文化更具魅力,让我们这些外来客找到了安居乐业的自信。”

创新文化景致 增强传播能力

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中,北海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抓好北海老街、汉文化公园、涠洲岛、廉州古城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和开发;加快北海体育中心建设,启动北海文化艺术中心、北海博物馆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新名片。另一方面,尽量将财政“蛋糕”向农村倾斜,着力抓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文化中心户等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大院为基础、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体系,致力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为提高群众活动的“文化含量”,北海市实行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实施“历史文化进校园”、“文化欢歌到农家”、“艺术培训到乡村”、“名家名角下基层”、“文化专车下企业”、“流动舞台进社区”、“艺术精品进院校”、“文博展览进社会”、“科技图书送农户”、“文化共享利群众”等文化惠民工程。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文化惠民文艺演出60多场次,放映电影2107场次,指导群众文艺团队演出90场次,组织展览40多场次,新建图书流动点两个,举办讲座、报告会16场次,让文化“大餐”成为群众闲暇之余的时尚追求。

凸显文化特质 搭好经贸戏台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开放文化的新名片,形成助推北海跨越的新引擎,成为北海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挥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用,以“向开放要发展”构建北海发展的新格局。作为中马2011年文化交流的主要项目,5月19日至24日,北海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和北海水彩画作在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活动中深受马国观众青睐。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实践,使北海在参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截至2010年,6个东盟国家在北海共设立企业82家,北海与东盟的贸易额达2.07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与此同时,以促进北海与各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北海商会文化艺术周活动如火如荼,北海疍家文化,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民间文化的大展演,拉近了北海与八方来客的距离。为举办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造势的一系列文化招商活动,也吸引着中外客商的眼球。目前,在北海注册的外地商会、协会共7家,拥有数百家会员单位,投资涉及生物科技、物流运输、房地产、餐饮食品、教育以及文化产业等20多个领域,仅北海湘商投资协会的投资就超过60亿元。

新闻推荐

“阳光”下的高效

本报记者曾俊峰本报通讯员周承雪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网上监管……3月,北海市开广西之先河,率先在全区建立电子招标投标服务平台,将昔日备受争议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全程...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铸造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