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俊峰
1=60×2!
这看似无法划起等号的数字,今年在北海即将变为现实:在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强力助推下,北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将有望在这个年末创纪录达到600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60年总和一倍多!今年上半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齐获广西第一。
乘着不断释放出来的产业能量,未来5年北海这一数据还将翻一番,人均GDP实现6万元、力争达到7万元,将达到珠三角“十一五”末的水平,届时北海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从15年缩小到5年。
在经历辉煌与阵痛后,北海这座广西改革开放窗口城市正一刻不等闲地践行着赶超跨越的诺言。
三大千亿元产业发力
北部湾工业新高地形成
回溯历史,从汉书里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的开埠通商,再到如今的千帆竞发北部湾。北海,这座因海而名的城市,尽管手攥着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工业短腿却让这座城市屡屡陷入叹息之中。
“在产业上寻求突破,加快发展产业、夯实产业支撑,这才是增强北海发展内生力的最重要举措!”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在多种场合谈及发展产业的重要性。
2002年开始,北海市在探索破解积压房地产等历史遗留问题时,“筑巢引凤”的园区发展计划随之启动。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北海相继设立了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北海高新区、合浦工业园区、铁山港工业区、海城区工业园区。一条绵延数10平方公里的工业走廊应声而起。
依托北海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北海选定了破冰前行的发展方向。2010年初,该市作出“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把石化产业作为快速提升北海经济实力的突破口,提出继续做大做强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一批临港新材料产业项目,以重大产业为依托, (下转第九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袁琳本报通讯员杨晓佼张以华文/图国庆8天长假期间,仍在忙于渔政执法工作的中国渔政广西检查大队副大队长董怀刚,以及曾两次赴南沙巡航守礁的“中国渔政45001”船的部分船员,直到1...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