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蒋 均
“她几乎天天‘泡\’在村里,指导我们种植大棚哈密瓜,卖了好价钱,村民得实惠。我们喜欢这样的‘第一书记\’。”1月28日,记者在北海市三合口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赖坤琳对驻村“第一书记”李秀玲赞赏有加。
李秀玲是一名高级农艺师,在北海市农业局是个技术尖子。去年初驻村后,她发现这个村虽然拥有1万多亩土地,但大都以种植甘蔗、木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增收渠道不多,大多数村民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只有少部分农户尝试大棚种植,且由于面积小,缺技术,农户收益不算高。因此,她和村干部、村民交流后,决定引导农民“看着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瞄着餐桌”发展哈密瓜,大力发展大棚设施农业。
李秀玲首先争取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投入150万元扶持三合口村发展大棚哈密瓜,大棚面积增加到800亩,120户500多人参与种植。其次,从培训入手,去年开展了10多期技术培训班,培训村干部、党员和种植大户500人次,并编写技术规程发放到农户手中。她还用一个多月时间,对三合口村的耕地土壤进行分析,并公示全村测土配方施肥信息。
人勤地生宝。去年三合口村村民在大棚种植的哈密瓜喜获丰收,亩产达3吨多,糖度达16度以上,收购商早早就抢着下订单。全村565亩大棚哈密瓜,产瓜1695吨,比往年增产276吨多,实现产值1356万元,每亩纯利润超过1.6万元。李秀玲还动员村干部组织农民组建了集种植、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及产销信息。
“李书记办法多,正是她不遗余力地帮扶,我们家10亩哈密瓜一造就净赚16万元,这在过去简直是做梦呀。”新邱屋的邱万线笑得合不拢嘴。赖坤琳透露:“去年,我们村的哈密瓜平均每亩增产500公斤以上,每亩增加收入4000多元,赚了200多万元。”
开年了,春的脚步近了,三合口村村民更有了致富的信心。李秀玲表示,开春后就要继续发展大棚优质农产品种植,为产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让更多农户的口袋鼓起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6日宣布,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