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俊峰
6月23日早上7时30分,王大妈照例用小童车推着小孙子去附近的长青公园散步。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再也不用担心抢道行驶、四处乱窜的车辆了。昔日司空见惯的交通乱象正在她所在的海城区淡去,文明出行渐成常态。
类似这样的变化,在北海市海城区还有很多。从扶老携幼的志愿者,到自觉参与保洁的普通百姓;从遇见歹徒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好人,到诚实守信的经营者……“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的观念,正随着海城区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区活动不断深入人心。
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今年70岁的苏秀熙是海城区独树根东社区的一位普通大妈。在丈夫心中她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她是模范典型。几年前,邻居冯春病重,丈夫远洋捕鱼离家,两个女儿因工作关系照顾不过来。苏大妈见此情形,主动上门帮她买菜、煲药、做饭,忙前忙后数月直到冯春辞世。“她就是这样一个人,邻居的大小事情都是她的事,只要能帮的她都主动上前帮!”社区同志说。
这些年,经过海城区推荐和宣传,像苏大妈这样的众多平民明星被公众所追捧——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孤岛教师程霖,获评自治区道德模范的“海军哥”庞子旺、智勇双全擒歹徒的裴佰权、舍己救人的消防员梁德、热心公益的企业家李永晓,还有21位北海市道德模范、58名道德模范……他们的生动事迹和崇高精神,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人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海城区日渐浓厚。
“海城区是北海市的中心城区,我们不仅要做经济强区,更要做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崇尚文明的首善之区!”海城区委书记祝小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一项项旨在提高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在海城区实施:通过“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引导和文明餐桌四项行动,培育文明风尚;专门成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20余场次;(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通过特色鲜明的演讲比赛、展览、报告会、培训班,以及小品、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而今,“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平凡英雄”不断涌现,海城区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显著提高,城区美誉度和吸引力逐渐增强。
数年间,海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等国家、自治区级奖项10余个,辖区内有40余家单位和组织分别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以及自治区“和谐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文明村、市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获北海市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让市民成为“创城”主体
一座城市的美好,不只在于宽阔的马路、耸立的高楼,更在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文明气息,在于无数拥有文明心灵的人们。“群众的参与是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区的主要动力,创城工作群众要唱主角!”海城区区长李海文一语中的。
5月7日上午,海城区十七小的学生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美丽家园·文明海城”鲜红横幅上认真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诺一起遵守文明行为要求,做好学生、好市民。类似这样的小手牵大手活动不仅发生在校园内,更实践在校园外——
在十字路口,你会不时听到“等一下,现是红灯!”这样善意提醒;
在公园里,你会看到年轻的妈妈耐心教导着自己的宝贝,将刚削下来的果皮扔进垃圾桶;
在商场电梯口,你会看到小伙子轻轻地搀扶着老奶奶踏上电梯;
……
亲切的话语、暖心的举动,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现在,生活在海城区的人们不难发现,身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穿马路、车辆抢行的现象明显减少。人们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抵制不文明行为。
通过广泛依靠群众参与创建工作,海城文明新风日渐浓郁。涌现出一大批和谐单位、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的典型,其中被列入自治区“和谐建设在基层”先进单位37个,区级以上文明社区比例达到90%。
让群众分享“创城”成果
“群众既是创城活动的参与者,更应是文明城市创建果实的受益者。”海城区委副书记游君宇说,“创城”不仅仅让海城区提升了精气神,更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城区建设带来的好处。
家住海城区政法路社区的袁瑞英大姐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十分感慨:“以前外面的主干道搞好了,但是一些老社区里的道路破败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通过小街小巷改造,路面平平整整,两边树木成行,走在上面心情舒畅极了。”
像这样让百姓称道的事例在海城区不胜枚举。带着群众的呼声搞创建,成为海城区“创城”工作鲜明的特点。2011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6800万元,高标准改造、铺建了200条小街小巷,修补了1.781万米烂路,安装了870盏小街小巷路灯,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小学教学楼,教育“大班额”和“两难”问题得到逐步缓解。2013年,该区又率先在全市启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近9万平方米,清运垃圾达2845吨,使得城市宜居环境大为改善。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该区劳动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水平高于自治区补助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截至2014年4月,该区有2360户4840人享受低保。
新闻推荐
坚持法治思维 创新履职方式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彭清华陈武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际瓦出席
本报南宁讯(记者/许丹婷欧乾恒)7月28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出席会议。...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