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见雏形的“一街三行”一角。 范翔宇 摄
近年来,关于白龙珍珠城的旅游开发逐渐成为北海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人们提出了各种设想:如整体搬迁啦;建影视城啦;搞南珠文化基地啦等等。然而,热闹过后,白龙珍珠城依然是归于“方城有址堆残贝,古寺无踪剩断龟”的现状。
白龙珍珠城旅游开发的景观切入点应该如何确定?白龙珍珠城旅游开发的文化主题如何选择?最近,铁山港区营盘镇在这方面的探索有了新的思路,那就是:紧紧围绕白龙珍珠城民俗特色,充分依托现有的物质遗存和文化资源,大力挖掘整合白龙珍珠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存量,准确把握好旅游开发的景观定位与发展模式。目前正在实施的重建白龙古城“一街三行”景观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白龙古城的“一街三行”,是指古城内的一纵三横的四条老街道。“一纵”是指以南城门为起点,向北伸延贯穿全城的主街道,因其南北纵向而称南北大街。“三行”是以南北大街为主轴,由南向北横向分布的三条专业商贸街道。这三条街道分别是鱼行、米行、三鸟行。由于这三条专业商贸街道相对于南北大街而言要小许多,根据当地的方言俗语,这样的小街道只能称之为“行”,“三行”因此得名。“三行”的贸易方式及规模格局,可重现白龙珍珠城在历史上的特殊建制,成为重现古城街道布局,展示古代白龙城民俗风情的最直观的平台。营盘镇把握住这一个重要环节来开展景观挖掘整合,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白龙古城的“一街三行”建设已初见成效。由于统一规范了街道的铺面及排水设施,往日随意堆积的杂物不见了,街道杂乱无章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一街三行”的布局也就渐渐“明朗”了。而且,经过挖掘整合后的“一街三行”,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特色民居建筑也随之突显出来,有利于激发游客对古城的探究兴趣。
在已建成的白龙古城“一街三行”里,有典型的清末民初风格的卷棚顶结构屋顶,有商号依稀可见的民国骑楼,有深嵌在民房夯墙里的层层珠贝等,形成了可圈可点的历史证物。此外,“一街三行”的老房子里,还有大量至今仍不被重视的民俗器物,这都是将来白龙珍珠城旅游开发时难得的宝贵资源。
为了进一步搞好白龙古城的资源挖掘及景观组合,营盘镇领导还带领工作组到合浦廉州的乾江古圩参观考察,借鉴古圩的街道布局及民居形态,以便更好地体现白龙珍珠城的古典生态风情。
据了解,下一步,营盘镇还将设立“一街三行”景观标志牌、民俗风情景观小品、白龙古城建制布局模型展示壁、白龙古城史迹诗画长廊等。通过以点带面,以点联片的景观联动方式,让游客更多地体验白龙珍珠城的历史民俗风情,同时拉长观光旅游链,提高白龙珍珠城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实现白龙珍珠城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