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热辣
胡叶飞 胡志海
8月16日,由广西文联主办的第13期广西青年文学高研班暨第18期广西文学创作讲习班在南宁开班。来自全区各地的40多位青年作家济济一堂,聆听名编名家授课,探讨、交流创作心得体会。
小说的结构如何把握、情节如何推动?如何突破创作瓶颈?文学创作如何体现出深度和历史感?什么是好的语言?“好”的标准是什么?带着诸多问题,青年作家在16日下午举行的“我的创作瓶颈与困惑”讨论中,与《花城》杂志社主编朱燕玲深入交流切磋。
“编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朱燕玲在谈到期刊来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作家们写都市只写迷茫、写爱情,在他们的小说世界里,北京和广州没有区别,南宁和上海也没有区别;写乡村就似乎只有怀旧;作品仅仅只是叙述故事,并没有太多新的发现;故事人物没有灵魂,构建的世界呈现扁平化、不立体的弊病。”朱燕玲认为,导致创作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作家们缺乏对生活的洞察力。作家要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抓住地域特色去书写。一些青年作家缺乏研究能力。在新媒体冲击下,碎片化阅读成为普遍现象,很多读者往往只注重小说的故事,作家被读者牵着鼻子走了。另外,想象力缺乏,也是导致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
聊到具体创作细节时,朱燕玲就大家交流最多的小说结构问题,提出“拆小说”的观点。她建议青年作家在学习写作时,要多读一些自己喜欢作家的经典文本,“把作品拆解开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结构一篇小说的。”这一经验引起作家侯珏的共鸣,“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过于平面化,很多作品写出来了,常常是优点不明显,缺点也不明显,属于那种可发表可不发表的类型,究其原因是不能很好处理小说的结构。”他表示今后在学习创作过程中,要学着对经典小说文本进行拆解,把结构打乱,进行多种排列组合,反复练习,提高小说写作中的结构能力。
来自三江的杨仕芳也深有感触地表示:“写小说跟建侗族的木楼原理相似,要学会搭建木楼,就得先从拆解开始。我曾经尝试着将6个中篇拆解、组织成一个长篇,效果还不错。‘拆小说\’,今后可以考虑多尝试。”
语言的运用,也是作家关注的问题。女作家梁志玲提出小说语言应该简洁,“华丽的舞步虽然好看,但是走不久远。”她用看病比喻写作,“我们往往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毛病,但是不会开药方,能做的就是多吃青菜(多阅读)多运动(多写作),提高自身免疫力。”
来自北海的小昌提出,作家应该戒除装腔作势的讲话姿态,降低身段,说人话。近年创作势头很猛的周耒以严歌苓的小说为例,认为优秀小说作品应该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用场景代替形容。
网络作家郭捷认为,文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经学中找到答案。小说有情节,经学有理论,结合起来可能更好。他的观点引起大家兴趣,陈洪健说,中国传统文化到今天依然很强大,先秦哲学形成以后,可取之处和局限性兼而有之,作家要把握好传统与时代的裂变与融合。侯珏也认为,要想提高作品的境界,应该有哲学支撑,但前提是将古代圣贤的思想消化好,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人生观。
诗人们在讨论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谢夷珊认为,广西作家不缺水平,而是缺少发表的平台,他将之形象地表达为“十万大山的金凤凰一声长鸣,比不上北京城头的一只麻雀叫”。费城认为,写作的意义其实是释放内心的抑郁、烦躁,写作是为了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新闻推荐
新材料 新产业新“烯”望 ——写在2016石墨烯产业·技术高峰论坛胜利闭幕之际
编者按:8月22-24日,由中国科协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工信委、自治区投促局、广西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的2016石墨烯产业·...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