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坚老人不会电脑打字,写作仍旧是保持用笔起稿、修改,最后完稿时则用毛笔誊写的习惯。
庞广蛟文/摄
近日,初见李荣坚老校长时,笔者也有点意外,82岁的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
21年前,延迟一年退休的他从岑溪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21年来,他拿起笔,写了100万字的长篇小说和散文,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一部诗联集和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上百篇散文共百万字。写书练脑益智延缓衰老,或许就是李老保养的秘诀。
读过李荣坚小说的人,都会说写得很实际,就像发生在身边人的身边事。是的,李老的散文小说来自生活高于生活,为了丰富创作源泉,他从不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胡编乱造”,而是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多听多问多记多想多构思。
在退休后,李荣坚离开岑溪,跟随在北海工作的儿子儿媳生活。在异乡,他结识了很多人,有的成了好朋友。其中,结识了几位农民工,随着交往次数增多,他们还成为好朋友。走进了农民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当中一名农民工靠着养猪、收集潲水的劳动,日子过得不错。以此为原型的小说《垃圾工》应运而生。此外,还有从不同角度刻画的农民工题材散文《进新居轶事》、《默默无闻的人》、《盼》发表于全国性刊物。散文《默默无闻的人》是李老在晨运中捕捉到的素材,他知道一名经营溜冰场的农民工,每天清晨义务为公园花草树木剪枝和除草,打扫卫生,李老专门到该农民工住处采访,在更深入的了解后,很快完成了该文。李老说,祖祖辈辈在穷乡僻壤生活的农民工群体走出大山,为城市建设献出了青春和汗水。
已成为全国特级教师的李荣坚非常热爱教师这一职业,通过文章赞扬园丁,塑造园丁形象是他写作的夙愿。他在小说《园丁曲》里,塑造了优秀教师黎蓉在历经反右、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历史阶段中百折不挠、喜怒哀乐、五味杂陈的人生轨迹,主人公虽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平凡感人。
李荣坚老人不会电脑打字,写东西都是用笔一笔一画地写,通常圆珠笔都是一扎一扎的买,改动的地方多,就要重新誊写,最后完稿时则用毛笔誊写,这是沿袭他教师生涯坚持用毛笔字写教案的作风,艰辛程度可见一斑。家人都劝他别整天埋头写作了,该歇歇了。他却说,写作练脑且有益身心,健康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此外,他还常练书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将自己的诗歌《颂北京残奥会》写成书法作品,先后在北京和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上展出。
新闻推荐
由于近期二线城市房地产过热,多个重点二线城市目前去库存周期仅为3个月左右的水平,意味着这些地区新房仅够卖2—3个月,库存明显不足。这种情况或将使得此类城市近期土地交易活跃度白炽化...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