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把党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也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北海市银海区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支部围绕产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的发展新路子,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产业为依托,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银海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区,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广大入社党员分布在不同的产业链上,随之而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成为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空白点”。为此,银海区在总结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大棚果蔬、名贵花卉、龟鳖养殖、优势水产养殖等产业,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工作模式,巩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其中,通过在大棚果蔬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全区大棚果蔬种植总面积由2011年的5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4万亩,促进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银海区以党员为骨干,引领群众创办合作社。党的组织寓于群众之中是党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法宝。银海区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土专家”“小能人”在资金、技术、市场以及号召力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支持党员“能人”牵头组建合作社,成立党组织,把党员聚在合作社,让群众富在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建立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等,让党员向群众作出承诺,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发展的各个角落。目前全区43个列入党建基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建立党支部26个,覆盖合作社39个。
以党支部为龙头,支持推动合作社发展。将党支部建立在合作社,有利于把农村党员从一家一户发展的“小舞台”,推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大天地”。银海区按照“村党总支部指导管理合作社党支部”的要求,发展“村党总支部+产业党支部+主导产业+合作社”等党建模式,逐步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的新型农村党组织框架。福成镇大水江村在开展***中,全面推行“村党总支部+村党员经济能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指导组建3个合作社。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林玉权带头组建合作社,吸纳贫困户49户,使全村贫困户入社率达87.5%。通过合作社带动,重点扶持发展豆角、香瓜和大棚哈密瓜等特色品种,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2016年大水江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250元,于当年底通过自治区的脱贫验收,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银海区以富民为目标,促进合作社高效运转。规范党组织运行,发挥党组织作用,关键要找准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的定位。银海区建立健全了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及党建工作制度,为党支部和合作社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更加完善的机制保证;积极探索开展帮组建、帮服务、帮管理的“联帮培建”活动,为党员搭建围绕市场、发挥作用、引领发展、助农增收的平台;鼓励和提倡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社员融入合作社发展中,真正起到了“建一个支部、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2016年,银海区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不入社农民多1000元,以土地入股农民亩均获分红资金最高达1300元。
新闻推荐
海城区历时9个月重拳整治城市执法“四风”和腐败 让执法更规范作风更务实群众更满意
城管队员开展执法宣传。“今年4月份,按照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要求,我们开始对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东街城管中队主动派人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我们晚上开工,他们便来帮我们维持秩序。”海城区南珠市...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