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一改此前医疗服务空白,如今足不出岛,老人们就能完成健康体检,同时也解决了岛上80%的产妇提前到市区医院待产的窘境。这一变化是北海市人民医院与涠洲镇中心卫生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带来的成效之一。
2016年以来,北海市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探索分级诊疗模式,以市人民医院为试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三缺”卫生院变身“一级综合医院”
由于医护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涠洲镇中心卫生院原来的医疗服务水平有限,许多常规检查、常见手术都做不了,海岛居民和上岛游客不得不舟车劳顿,到市区的医院看病。加上无法留住人才,涠洲镇中心卫生院一度出现“缺医生、缺技术、少病人”的现象。
2016年8月,市人民医院全面接管涠洲镇中心卫生院,双方结成紧密型医联体,极大地改善和充实了涠洲镇中心卫生院的人员队伍、技术、业务用房和工作环境,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派驻的医疗骨干的带领下,许多曾经不敢做的手术现已成常规手术,涠洲镇中心卫生院目前已增加了无痛人流、阑尾切除术等73项新技术,先后实施了溺水、脑出血、心肌梗死等67例急重症患者的抢救。
2018年6月23日9时许,通过直升机救援,涠洲镇中心卫生院接收的一名交通事故危重病人及时转送到市人民医院,经治疗,伤者转危为安。
打通空中救援通道,实现快速双向转诊,是涠洲镇中心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上下联动的直观体现。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该医联体共诊治病人10.9万余人次,举办业务学习培训班468期,培训6493人次,涠洲镇中心卫生院“造血”能力日益增强。
联手打造康复治疗高地
2018年12月,北海北医康复医院开业,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北医康复医院医联体建设进入新阶段。早在该院筹备之初,这个以康复为特色的医联体已经成立,有力推动康复医院标准化建设,成为北海首个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与民办非营利性专科医院共建的紧密型医联体。
开业至今,北海北医康复医院日均住院人数超过30人,脑瘫、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梗后遗症等患者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候鸟”老人也能获得差异性康复服务。
“大医院抢救急危重病患,病情稳定后转至专业的康复医院,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康复理念和健康需求。”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外联办主任梁彦介绍,医联体以康复治疗共建为中心,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双方共同推进带教、培训、学术、科研,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利于全面提升康复诊疗水平。
随着“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分别落地两院,“名医工程”“名医工作室”资源共享互通,两家医联体单位还合作举办了“中国·北部湾脑病肝病学术研讨会”和大型义诊活动等,康复医疗资源在两院之间正有序流动。
“互联网+医疗服务”铺开远程医疗协作模式
“现在戒毒人员有哪些症状?把病人手脚部位对准摄像头”“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结合网络传输的检验检查资料,经会诊,请按以下开好的处方进行治疗……”市人民医院专家为戒毒人员远程会诊的场景,得益于远程医疗协作模式的建设。
依托“互联网+医疗服务”,北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市人民医院探索建立新型医联体,构建起戒毒所医疗服务新模式,破解戒毒人员所外就医安保风险高、人力消耗大的难题,提升戒毒人员的健康保障水平。
北海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目前已搭建起上连高端医院,下接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当前,各种模式医联体的组建在北海方兴未艾,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民营医院,纷纷参与城乡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建设,逐步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率。根据北海市政府发布的医联体建设“路线图”,北海正全面推动医联体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最终打通上下医疗资源通道。
新闻推荐
挪用370余万元打赏女主播 男子被取保候审,并通过抵押房产及其他渠道还钱
今报北海讯(记者彭庆)为了获得网络世界的虚荣感,一装饰公司的财务朱某多次挪用公司资金打赏网络女主播。截至案发时,朱某的打...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