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白马镇敬老院里张忠勇烈士的弟弟张忠刚举着哥哥的烈士证书 《金陵晚报》供图
本报南京4月21日讯 为烈士张忠勇寻亲,金陵晚报之前已报道两次,张忠勇烈士的原籍基本锁定在溧水县白马镇白马村张巷。20日,经过五天的寻找,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记者在白马镇敬老院里找到了张忠勇烈士的弟弟张忠刚。遗憾的是,老人告诉记者,张忠勇因年少就外出参军,没有结婚也没有留下后代。
□金陵晚报实习生 郭豪
记 者 蒋晓春
□本报记者 郭笑 朱庆光
■唯一的弟弟住在敬老院
20日下午,记者赶到白马镇敬老院,院子里坐着很多老人在晒太阳,知情人士指了指其中一位戴帽子的老人说:这就是张忠刚。
老先生坐在椅子上,看起来精神很好。据了解,张忠刚老人今年八十一岁,是村里的五保户,常年住在敬老院里。他有两个哥哥,大哥已经去世了,二哥名叫张忠勇,早些年当兵,后来牺牲了是个烈士。见记者走来,他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记者问老人新中国成立前是否有“溧水县一区保三”这个地名,老人表示只知道当年他生活的地方叫“一区”,不知道“保三”在哪里。这让记者充满了疑惑,哥哥写的祖籍是“一区保三”,弟弟怎么会不知道呢?难道两个张忠勇不是一个人?
敬老院的人告诉记者,张忠刚年纪大了,脑子有些糊涂,经常记不住事情。为了证实两个张忠勇到底是不是同一人,记者进一步向张忠刚老人了解情况。老人断断续续地回忆出,哥哥张忠勇属兔,推算下来是在1924年出生的,这与张忠勇烈士登记的牺牲年龄刚好吻合。
老人说,张忠勇是在浙江参加的部队,是位军医,后来跟随部队北撤到山东,1949年8月在山东省蒲台县牺牲,埋葬在渤海革命烈士陵园。关于埋葬的地点,老人记得特别清楚,当年部队上给老人写来一封信,上面写的就是这个地名。只是这封信并未保存下来。
了解到这里,记者喜忧参半,老人说出的牺牲地与鲁北晚报郭记者提供的在滨县牺牲,两者不吻合。为此,记者又向郭记者咨询了此事。很快郭记者带回了反馈信息,“烈士张忠勇是在滨县的医院里牺牲,过去的蒲台县就是后来的滨县即现在的滨州市滨城区的一部分。”
■烈士证书是唯一的纪念品
老人告诉记者,后来家里收到政府邮寄来的一封信,信里说哥哥牺牲了,遗体不运回家乡,葬在渤海革命烈士陵园里。信里有张烈士证书,张忠刚老人一直保留着。这份烈士证书老人保存得非常好,一直与户口本、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一并摆放,锁在抽屉里。
证书特别显眼。这是一张旧得发黄的纸,纸的边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记者看到,证书中间有四个黄色的艺术大字“永垂不朽”,右侧是“革命牺牲 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的字样,正文是“查张忠勇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立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应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落款为“主席 毛泽东”。
这本证书的签发日期是1957年。老人回忆说,虽然政府告知了哥哥埋葬的地方,但因种种原因,家人都没有到山东渤海革命烈士陵园祭拜过。
■烈士没有留下后代
说起这位烈士哥哥,老人又一次地陷入了沉思,“年轻的哥哥还没结婚就去当兵了,可能是战乱年代,通信不怎么好,哥哥到部队上后是什么情况,家里也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哥哥一生没有留下后代。”
张忠刚老人说他们兄弟有三个,张忠勇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如今大哥也已经过世。兄弟三人里唯一留下后代的就是大哥,大哥育有三个儿子。据了解,张忠勇的三个侄子中,老大去年已经去世了,老二张海清和老三张孝阳分别是71岁和62岁。
记者联系上张海清,他告诉记者,得知二叔牺牲后,爷爷主持把他过继给二叔当儿子,为二叔延续后代。“爷爷说二叔不能绝后,就亲自主持把我过继给二叔。后来才知道过继还要办理收养手续,否则没有法律效力,这事就不了了之。”张海清说。
“我小的时候爷爷和爸爸、叔叔们还没分家,在一起住了几个月,后来二叔当兵走了,现在已经不记得二叔的模样,家里也没有关于二叔的任何东西了。虽然早就知道二叔葬在山东,由于不知道具体地址,我们几个侄子一直没能到叔叔墓前祭拜。”
记者表示能提供渤海烈士陵园的具体地址,张海清听后很激动,“虽然叔叔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作为烈士家属我感到很荣幸,现在终于知道叔叔的墓地所在了。我跟老三决定去山东看看他,希望能把叔叔的坟移回溧水县。”
新闻推荐
▲爆炸罐车附近停靠的油罐车□本报记者 丁飞 晚报3924000热线讯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市区黄河六路渤海四路罐车...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