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四岁的王静老师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198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幼教工作者”,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二十多年的无私付出让原本就朴实善良的她变得更加的优秀。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当国家和人民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她总会义无反顾地出钱出力救灾济困,每月一千多块的退休金不舍得花,她却无私地捐给了需要的人,仅从2008年至今,王静老师一家就通过红十字会为灾区人民和特困家庭累计捐款七次,捐款额高达6900元,在这次甘肃玉树地震发生后,王静老师第一时间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人民币1000元。
鲁北晚报·滨州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办
□本报记者 路彩云 吴静
■淡泊名利 以助人为己任
刚刚走进王静老师家的一瞬间,记者就听到了一句很温馨的话:“孩子,快进来!”当记者表明来意后,王静老师淡淡地笑了笑说:“宣传就不用了,你们就陪我聊聊天吧!”于是王静老师一边照顾着两岁的小孙子,一边跟记者讲起了她的“中心思想”。
“我不图名,不图利,就是想真心真意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灾面前有大爱,我只是尽了一个公民最普通的义务而已。”面对记者的询问,王静老师始终重复着一句话,“我不需要你们宣传,我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当记者问起王静老师的“中心思想”的时候,王静老师笑了:“什么‘中心思想\’啊,那是逗你们玩呢!我就是想说这些事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特殊的理由,和那些奔赴地震灾区参与救援的人来比,我做的还是太少了。我觉得我做的这些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有些人做的比我强多了。“
从王静老师的口中得知她曾经在百货大楼幼儿园工作,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如今的王静老师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善良的心态,“我们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家里人有了困难哪有不帮的道理啊?我觉得不只是咱们国家,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大家庭,救灾济困是不分国界和民族的。”
■救灾济困 为后人树榜样
在与王静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她两岁的小孙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眼见奶奶的精力不在自己身上,小孙子索性背起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稚嫩的童音夹杂着含糊不清的词句,“我一直是这么教他的,我觉得这种助人为乐的思想应该从小就教给孩子。”王静老师对记者说。
“我也是从小这样教导我儿子的,他初中就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他一直很支持我的决定。”说起儿子,王静老师再次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作为一个老人,让我们的后代把这种‘助人为乐\’的思想传承下去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文明国度,古人云:万众一心,天下一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的就是要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王静老师对记者说,“不过这需要慢慢来,不是一日之功就可以达成的,这就好比是治病需要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治疗,不可能一天就痊愈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孙贝通 讯 员 王蕾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全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会议滨州分会场...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