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放假,闲来无事整理一下书橱。忽然翻到了上世纪发表的一些文章,各种书刊装了两个大档案袋,抽出这些古董,一眼便盯上了那本《现代家庭》。
手捧这本泛黄但依旧平整的一九九四年第九期《现代家庭》,重温第39页《难忘的旋律》的栏目,那个在中间醒目位置的小豆腐块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英雄儿女》这首歌是我在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学会的,回家之后就教给了妈妈。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母女二人坐在温暖的热炕头上唱这首歌的情景。那时窗外正在飞雪。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最亲爱的妈妈也远离了我。可是,每当落寞的黄昏或是孤寂的夜晚,我总爱哼唱起它的旋律,冥冥之中仿佛妈妈正用她那柔婉的歌声轻轻地和着我,于是,汨汨涌来的温情便化开了我难解的乡思……
作者一栏写着:山东滨州 刘金查。
那个刘金查就是俺啊,谁让那时候投稿都用手写呢,谁让那时的俺后缀作者名字的时候偏偏把“杰”字写得那么潇洒简练呢,于是“刘金杰”便成了“刘金查”!记得收到编辑部寄来的这份样刊时,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啊:毕竟文章发表了,而且一投就中,还是俺喜欢的刊物;恼的是把俺的名字搞了个一字之差!那时候一看木已成舟,不像现在伊妹儿、电话、手机这么方便,也就算了,就算是对俺的一个教训:谁让咱写字不会一笔一划好好写,偏偏还总爱拽。
那是俺公开发表写母亲的第一篇文章啊!记得当年电话里读给妈妈听的时候,只是和妈妈又一起唱起了那首《英雄儿女》,我压根没好意思提“查”和“杰”这事儿!
□刘金杰(滨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卫建通 讯 员 刘珍 王玉强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交警支队获悉,从即日起至六月底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在全市范...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