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营经济的春风吹遍沾化大地,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同时涌现出许许多多勇立潮头的创业带头人,沾化富国街道崔岭村崔清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牵头创建的沾化县瑞祥养牛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场,合作社理事长崔清岩的创业故事深深感动着人们。
□通讯员 耿惠民 李树田
放弃丰厚待遇 回乡当起兽医
崔清岩,现年39岁,憨厚的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笑容,双眼炯炯有神,透着一股精明其强干劲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知道知识的力量,喜欢读书看报,他最信奉的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的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信懂科学会技术就能过上好日子。
1986年,潍坊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的崔清岩没有选择留在城镇发展,放弃了优越的条件和丰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崔岭村,从事兽医工作。当时不单十里八乡还没有专门的人才,而且药品紧缺,办公场所破旧不堪,更谈不上工资报酬。面对残酷的现实,崔清岩没有气馁,他决心发挥所学专长改变家乡落后的兽医医疗状况。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充裕的年代里,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他起早贪黑的奔波于泥泞的田间小道,十几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家乡这方热土。
建合作社吸收分散养殖户
多年奔波于十里八村,为群众牲畜治病的经历,使他开阔眼界。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兽医,“要做就做一番大事业!”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他经过市场了解,最终决定在家乡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发家,而且带领群众致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富国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2008年6月,崔清岩与其他村民筹措资金260万元,在村北1公里处,建起了占地40余亩的肉牛育肥小区,存栏量500头,年可出栏1500余头,年利润160余万元。
2008年9月,在原瑞祥养牛场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沾化县瑞祥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周边的泊头、冯家、下河等乡村的很多分散饲养散户纷纷入社,壮大了合作社养牛业的规模。截止目前,已吸纳社员120户,分散蓄养肉牛达400多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发展繁育母牛、肉牛养殖业的积极性,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养牛场以回收当地农民的玉米秸为饲料,老百姓受益。他致富不忘百姓,不但做创业带头人,而且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合作社无偿投资3.7万元,为村里建起人行桥一座,解决了当村农民出行问题;投资4万元建起村级卫生室,广大村民拍手叫好。
在合作社的运转中,崔清岩看到社员中年轻人比较多,于是争取团县委和原富国镇团委的大力支持,发起成立了团组织,并兼任团支部书记。此后,崔清岩得知团组织联合农信社搞“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时,他结合党建带团建活动向原富国镇团委联系,镇团委了解他的情况后,觉得他的创业方案很符合要求,及时向团县委进行了推荐,团县委经过对其创业项目的考察,推荐指导他向县农信社填报了《滨州市农村青年小老板贷款申请表》,崔清岩成为沾化县首批成功申请30万元创业资金的受益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海滨通 讯 员 杨寿岭 近日,记者在人保财险滨州市分公...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